醫療常識★糖尿病病患要定期檢查眼睛,血糖過高可能會眼盲

 

糖尿病病患要定期檢查眼睛,血糖過高可能會眼盲
  眼睛是一台精緻的照相機,為你捕捉周遭環境,將細節精準的傳達到腦部,你才得以觀察和記憶。眼睛的許多部位如同相機一樣脆弱,很容易就受到傷害。雖然每個人的眼睛都很脆弱,但糖尿病患更需特別注意。保護眼睛的最佳方法是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膽固醇。眼睛有3個部位特別脆弱:第一,眼睛前面的部位壓力會增高。前眼房的眼壓升高會導致視網膜和視神經受損,這就叫做青光眼。第二是白內障,這會影響水晶體的透明度。第三,視網膜的血管會受到傷害。讓我們看看如何避免這3種長期性的病變。

青光眼
  青光眼有許多不同的類型,通常是眼睛內部的壓力擠壓到視網膜微細的血管,不但傷害血管也破壞視神經。
  高血壓還有高血糖都會增加罹患青光眼的機率,最佳的防護之道就是善用本章以及本書其他部分的資訊,將血壓和血糖值控制在最佳狀態。如果及早發現青光眼,治療(用處方眼藥滴劑)效果通常都非常良好。
  初期的青光眼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所以至少1年要請眼科醫師為你做一次檢查。

白內障
  如果眼睛的水晶體從原本水晶般澄澈的鏡面,變成像蠟紙一樣混濁的話,醫師會診斷為白內障。你可能會出現視力模糊、複視、虹視或看遠方物體有困難的近視等現象,以及在強烈陽光下或夜晚開車時會畏光。
  雖然近幾年白內障手術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最理想的情況還是保持眼睛的健康,還好,你可以採取許多預防的方法:
第一,請勿吸菸並防止眼睛受到強光的傷害。
第二,如果你遵照為糖尿病患所設計的飲食法,也可以改善眼睛的健康——必須避免動物性食品、將植物油用量減到最低,以及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這些步驟已被證明有助於降低得到白內障的風險。研究顯示:避免高脂食品的人比較少發生白內障的現象。
  避免乳製品的人也比較少得到白內障。一般說來,不食用乳製品的人得到白內障的機率比其他人低了許多。問題不是乳脂肪,而是乳糖,也就是牛奶的糖分。乳糖在消化道會釋放出半乳糖,這種物質會進入水晶體,缺乏分解半乳糖酵素的嬰兒在出生後1年內就會得到白內障。現在研究人員仍在調查乳製品是否確實會造成白內障,但因為有這層可能的關連,我們最好還是避免食用乳製品。
  某些特定的食物可以保護眼睛,最珍貴的要算是綠葉蔬菜,如綠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藍、綠葉甘藍和芥末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素:葉黃素和黍黃素,這2種物質可以保護水晶體。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也有幫助。維生素C存在於柳橙、甜椒、香瓜、草莓和奇異果中;其他較容易被忽視的來源是十字花科蔬菜:綠花椰菜、球芽甘藍、白花椰菜和羽衣甘藍;番茄和甘薯也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的健康來源是煮熟的菠菜、豆奶、芒果、小麥胚芽和一般綜合維他命。最後,避免酒精的人得白內障的機率比其他人少10%。即使適量飲酒,像1星期小酌2次,都會增加罹患白內障的風險。

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位在眼睛的後方,作用類似相機的底片。視網膜裡有無數的神經負責為大腦接收並傳達影像訊號。你的視網膜和底片一樣脆弱,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都會傷害視網膜,這就稱之為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病變有2種主要形式:
.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當毛細管膨脹,造成體液滲出到視網膜中,就會造成脂肪增生,這就是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大部分的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都不算嚴重,不需特別的治療,但最好還是定期請眼科醫師為你檢查眼睛,以確定病情沒有惡化。
.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當微血管過度受傷時就會封閉起來,這時不正常的新血管就會在視網膜內增殖,這些新生血管相當脆弱,一旦出血就會導致傷疤,甚至造成視網膜剝離。眼科醫師會用雷射治療非正常的血管。
  糖尿病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視網膜病變,還好有很多防範病情惡化的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保護眼睛,現在你應該在這方面駕輕就熟。降低血壓和膽固醇也有助益,前述的飲食法能幫助你達到目標。
  如果單靠飲食無法改善血糖,醫師會視情況開藥。視網膜病變初期也沒有症狀,所以必須定期請醫師檢查眼睛,並用食物能救命的心態來選擇你的餐飲內容。事實上,食物的確攸關視力的好壞。

 

 

.第2型糖尿病甩肉這樣做!

.糖尿病病人腿麻,要小心神經病變

糖尿病病患要定期檢查眼睛,血糖過高可能會眼盲

.更多精采介紹請按此

 

相關推薦

外傳今日本土確診案例將超越前幾日,新北市長侯友宜稍早宣布,明(23)日起將於板橋、中和等疫情熱區設例「熱區防疫中心」,啟動為期3天的強化三級防疫措施,包括規劃設置機動篩檢站、全面大清消、高頻率巡邏、熱區關懷及強化防疫宣導5大措施。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結合消防局、警察局及衛生局跨局處專業,運用科技將新北...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下午依例發布最新疫情訊息,除本新增322例確診外,今又多加了400例「校正回歸」個案,媒體提問時質疑校正回歸的作法,是否為避免影響股市,為美化數字,才會集中到今天週末來發布,指揮官陳時中澄清,是因為檢驗塞車才會延遲檢出,並沒有那麼多的想法。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逃離肺癌威脅,癮君子得快熄掉手上的菸。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起的「世界無菸日」,國健署強調,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9倍,每天吸20根菸以上的男性,風險可更高達13.7倍;女性風險也可以高達 24.1倍。 全球癌症死亡人數,肺癌高居第一元凶,在台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