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糞便也能救命!

糞便也能救命!

糞便可以透露出個人健康狀態。(圖/翻攝自pixabay)

 

優傳媒採訪中心/綜合報導

二十孝故事中,有「為親嚐糞」的孝舉,印證了糞便的確可以透露出個人健康狀態。33歲曹先生,自108年3月起,因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而反覆腹瀉,經多次抗生素治療仍無明顯改善,經接受以健康人的糞便製備成微菌叢植入術後,病患的腹瀉明顯緩解,排便恢復正常。

 

臺北榮總內科部侯明志主任指出,臺北榮總於108年3月27日成立微菌植入治療小組,制定嚴謹的健康捐贈者評估與篩檢流程,建構台灣專為微菌製備用之實驗室與微菌庫,以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並促進相關臨床之研究;目前已執行7例經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包含3例親屬捐贈與4例健康捐贈者,並持續追蹤中。

 

臺北榮總微菌叢植入前置作業中心今(4)日舉行揭牌典禮,建置國內首座「高規格生物安全等級第二級專用微菌製備實驗室」,可將健康人的糞便製備成微菌叢,植入藥物罔效之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病患,未來還可能用於其他疾病的治療。

 

北榮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表示,人體微生物與人體生理運作息息相關,在人體中約有40兆的細菌微生物存在著,協助維持人體的健康與正常運作,其中絕大多數的微生物生存在腸胃道之中,當人體微生物的平衡狀況改變,造成微生物失調時,便會造成疾病,其中又以「困難梭狀桿菌」造成的感染較為嚴重。

 

黃怡翔說,困難梭狀桿菌是一種厭氧性細菌,困難梭狀桿菌可以生長在健康者的腸道中而不會引發症狀,但當患者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住院或是使用制酸劑後,腸道菌的平衡遭受破壞,困難梭狀桿菌便有可能大量繁殖並造成感染症,其症狀包含腹瀉、腹脹、腹痛、發燒及腸胃道出血,嚴重時可能引起偽膜性腸炎、毒性巨結腸症,甚至可能致命。

 

微菌叢植入治療為利用健康捐贈者之腸道微生物,利用新鮮、冷凍或膠囊之方式來製備,利用上下消化道內視鏡、鼻腸管、灌腸或口服膠囊等方式植入因腸道微生物失調而罹病之病患,改變其腸道菌相,針對微生物失調的治療在近年來是個新興蓬勃發展的領域。

 

黃怡翔指出,臺北榮總已於108年舉行二次全國性微菌叢植入治療訓練課程,培育近三百名微菌叢植入相關人才,並於臨床醫學期刊發表腸道微菌叢專輯,提供臨床醫事人員與民眾相關知識新知。未來將持續招募健康捐贈者進行健康微菌叢捐贈,提供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之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病人治療,進一步發展微菌植入治療在其他疾病治療之臨床應用與相關機轉之研究。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面對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許多民眾都擔心被傳染,每天出門碰觸到的門把、按鍵、扶手等都可能殘留病毒,又或是慢性病患看診後返家,擔心從醫院帶回病毒,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呢?  面對民眾的擔憂,廖偉呈藥師表示,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因此不把病毒帶...

閱讀詳情 »

愛滋病檢查害怕自己已感染? 愛滋病介紹     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茵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好幾千萬人感...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立清華大學今(24)日由校長發出公開信,宣布因為有26名的師生跟確診者密切接觸,被列為居家隔離,即日起多達20門課、波及900多人改採遠距上課至3月31日。也由於校方提早一天公布確診消息,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不得不加發訊息...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重大傳染病威脅,不只新冠肺炎,在台灣,結核病(TB)仍是最重要的傳染疾病之一,每年新發個案數多達8千多人,且因結核病死亡的個案數也將近500人。疾管署今(24)日公布好消息,透過種種防治策略,國內結核病發生率15年來降幅已達50%。 每年3月2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