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糞便也能救命!

糞便也能救命!

糞便可以透露出個人健康狀態。(圖/翻攝自pixabay)

 

優傳媒採訪中心/綜合報導

二十孝故事中,有「為親嚐糞」的孝舉,印證了糞便的確可以透露出個人健康狀態。33歲曹先生,自108年3月起,因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而反覆腹瀉,經多次抗生素治療仍無明顯改善,經接受以健康人的糞便製備成微菌叢植入術後,病患的腹瀉明顯緩解,排便恢復正常。

 

臺北榮總內科部侯明志主任指出,臺北榮總於108年3月27日成立微菌植入治療小組,制定嚴謹的健康捐贈者評估與篩檢流程,建構台灣專為微菌製備用之實驗室與微菌庫,以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並促進相關臨床之研究;目前已執行7例經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包含3例親屬捐贈與4例健康捐贈者,並持續追蹤中。

 

臺北榮總微菌叢植入前置作業中心今(4)日舉行揭牌典禮,建置國內首座「高規格生物安全等級第二級專用微菌製備實驗室」,可將健康人的糞便製備成微菌叢,植入藥物罔效之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病患,未來還可能用於其他疾病的治療。

 

北榮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表示,人體微生物與人體生理運作息息相關,在人體中約有40兆的細菌微生物存在著,協助維持人體的健康與正常運作,其中絕大多數的微生物生存在腸胃道之中,當人體微生物的平衡狀況改變,造成微生物失調時,便會造成疾病,其中又以「困難梭狀桿菌」造成的感染較為嚴重。

 

黃怡翔說,困難梭狀桿菌是一種厭氧性細菌,困難梭狀桿菌可以生長在健康者的腸道中而不會引發症狀,但當患者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住院或是使用制酸劑後,腸道菌的平衡遭受破壞,困難梭狀桿菌便有可能大量繁殖並造成感染症,其症狀包含腹瀉、腹脹、腹痛、發燒及腸胃道出血,嚴重時可能引起偽膜性腸炎、毒性巨結腸症,甚至可能致命。

 

微菌叢植入治療為利用健康捐贈者之腸道微生物,利用新鮮、冷凍或膠囊之方式來製備,利用上下消化道內視鏡、鼻腸管、灌腸或口服膠囊等方式植入因腸道微生物失調而罹病之病患,改變其腸道菌相,針對微生物失調的治療在近年來是個新興蓬勃發展的領域。

 

黃怡翔指出,臺北榮總已於108年舉行二次全國性微菌叢植入治療訓練課程,培育近三百名微菌叢植入相關人才,並於臨床醫學期刊發表腸道微菌叢專輯,提供臨床醫事人員與民眾相關知識新知。未來將持續招募健康捐贈者進行健康微菌叢捐贈,提供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之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病人治療,進一步發展微菌植入治療在其他疾病治療之臨床應用與相關機轉之研究。

相關推薦

Delta變種病毒肆虐,南韓爆發第4波COVID-19疫情,今(3)日再新增1,709例確診,連續59天單日飆破千例,累積病例數逼近26萬例。由於疫情未見趨緩,南韓政府今日宣布再延長首都區第4級、非首都圈3級防疫警戒及私人聚會人數限制至10月3日;但考量民生經濟,第4級區域餐廳營業時間放寬至晚上10...

閱讀詳情 »

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的矮?小朋友吃了很多卻長不高,到底哪邊有問題呢?小朋友的身高成長一直是許多爸媽重視的議題,最怕就是小朋友長不夠高,自信心也跟著受損,而市面上的方法百百種、偏方一大堆,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表示,孩子長高問題不要過度相信偏方,給小朋友正確的成長環境與條件才是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鬢邊「丟丟痛」!根據統計,在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罹患偏頭痛,但台灣頭痛學會今(3)日公布最新一項國人偏頭痛認知問卷大調查結果,卻有近7成國人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且有4成5不知道過度使用止痛藥恐造成頭痛更加惡化。醫師警告,這顯示了台灣民眾對偏頭痛不但認知不足,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腳大片大片「瘀青」讓她飽受異樣眼光,甚至被懷疑是不是家暴,今年43歲從事服務業的高小姐就有這樣的困擾,沒特別撞到,手上、腳上都隨時滿布巴掌大的瘀青,看起來好像被家暴,直呼「真的非常困擾」,就醫才知是C型肝炎引發原發性血小板數目低下,甚至有自發性出血的危險,使用C肝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