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糞便移植又名腸道微菌叢植入術 高醫有12例成功個案

糞便移植又名腸道微菌叢植入術 高醫有12例成功個案

【NOW健康 詹舒婷/高雄報導】90歲老奶奶因肺炎住院,身體虛弱疑似遭病毒感染,每天腹瀉超過10次導致骨瘦如柴。經胃腸內科檢查,確診感染法定傳染病的困難梭菌。所幸孫女捐出糞便,歷經2次「糞便移植」,才讓她的腸道恢復正常功能。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糞便移植正確名稱為「腸道微菌叢植入術」,是用健康人體的糞便,來治療反覆性困難梭菌腸炎等特殊腸道疾病。治療過程先用生理食鹽水混勻稀釋糞便,經過濾雜質後,透過大腸鏡植入患者的腸道,或使用鼻胃管、胃鏡由上消化道植入腸道內。

 

經過移植,只要捐贈者糞便中的好菌能夠活下來,並在患者腸道中共生,困難腸梭菌就能被排除,腹瀉、腹痛等症狀也能獲得改善。吳登強說明,糞便移植過程只需約30分鐘,捐贈者須接受血液與糞便檢查,排除有傳染性疾病及重大疾病。現在國內捐贈者以親屬為優先,例如子女捐贈給父母。

 

為了讓民眾更瞭解糞便移植等醫療知識,高雄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以「哇塞!大便變黃金!!『呷賽』也能治病!!!」為主題,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現場設置巨大虛擬腸道,總長約45公尺,走進虛擬腸道中便能一窺糞便與健康的微妙關係。例如:健康的糞便該長什麼樣子?不同顏色與形狀的糞便又透露出哪些警訊?以及糞便移植如何將壞菌變好菌來治療腹瀉等。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糞便移植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但健康的糞便確實可以用來救命,高醫陸續完成12名案例,包括7名困難梭菌感染、5名潰瘍性結腸炎,幫助患者重返健康人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冰箱有異味、食材容易腐敗爛掉等主婦困擾的問題,其實可能是人為使用的壞習慣造成,許多食材放在冰箱裡,不但不會延長壽命,反而會讓它們的食物營養流失,更加速變質!冰箱裡的食物塞得過滿,不僅會影響冰箱運作,耗電量提高(今年堪稱史上最貴夏日電價),還會使食物間細菌交叉感染的機率大大增加。每種食物間最好有一定距...

閱讀詳情 »

一、腹診是如何診斷疾患的氣血是構成人體的主要物質,故氣血俱要,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氣對人生更為重要,因為它是人體臟腑活動、血液循環,津液輸布,吐故納新,新陳代謝的動力。常說,“人活一口氣”,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離不開氣,離了氣,人的生命就會終結,但“氣能益人,...

閱讀詳情 »

美國一名14歲少年,為喚起大眾對腦性麻痺重視,決定背罹患腦麻的弟弟,花2天徒步64公里,忍耐沿途悶熱,前天在親友陪伴下完成任務。為病患發聲尋支援美聯社報導,住密西根州的少年杭特根第(Hunter Gandee)為幫7歲、患腦麻的弟弟布瑞登發聲,花數周時間籌劃徒步行動。70公斤重的他上周末從離俄亥俄州...

閱讀詳情 »

壹、少食肉俄羅斯眼下流行素食風。他們認為大量食用各類肉及其制品,會加重某些疾病或誘發某些疾病。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液包括血液、細胞內、外液等都是弱堿性,血液的PH值為7.35~7.45。人體內的PH值與我們進食的食物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攝入酸性食物過多,大大超過體內調整的PH系統的限度,那就會使體內PH...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