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糞便移植又名腸道微菌叢植入術 高醫有12例成功個案

糞便移植又名腸道微菌叢植入術 高醫有12例成功個案

【NOW健康 詹舒婷/高雄報導】90歲老奶奶因肺炎住院,身體虛弱疑似遭病毒感染,每天腹瀉超過10次導致骨瘦如柴。經胃腸內科檢查,確診感染法定傳染病的困難梭菌。所幸孫女捐出糞便,歷經2次「糞便移植」,才讓她的腸道恢復正常功能。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糞便移植正確名稱為「腸道微菌叢植入術」,是用健康人體的糞便,來治療反覆性困難梭菌腸炎等特殊腸道疾病。治療過程先用生理食鹽水混勻稀釋糞便,經過濾雜質後,透過大腸鏡植入患者的腸道,或使用鼻胃管、胃鏡由上消化道植入腸道內。

 

經過移植,只要捐贈者糞便中的好菌能夠活下來,並在患者腸道中共生,困難腸梭菌就能被排除,腹瀉、腹痛等症狀也能獲得改善。吳登強說明,糞便移植過程只需約30分鐘,捐贈者須接受血液與糞便檢查,排除有傳染性疾病及重大疾病。現在國內捐贈者以親屬為優先,例如子女捐贈給父母。

 

為了讓民眾更瞭解糞便移植等醫療知識,高雄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以「哇塞!大便變黃金!!『呷賽』也能治病!!!」為主題,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現場設置巨大虛擬腸道,總長約45公尺,走進虛擬腸道中便能一窺糞便與健康的微妙關係。例如:健康的糞便該長什麼樣子?不同顏色與形狀的糞便又透露出哪些警訊?以及糞便移植如何將壞菌變好菌來治療腹瀉等。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糞便移植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但健康的糞便確實可以用來救命,高醫陸續完成12名案例,包括7名困難梭菌感染、5名潰瘍性結腸炎,幫助患者重返健康人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RA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簡稱,全台約有10萬人罹患此病。根據研究發現,病情輕微的新病友,疾病控制狀況反而不理想,原來原因是害羞與醫師討論病情。高醫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任蔡文展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自體免疫疾病,由於滑膜長期發炎增生引起全身各處關節軟骨破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入秋即可感受進補風氣四起,舉凡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吃補餐館高朋滿座,不少人也會到中藥行採買中藥袪寒補身。台灣人喜愛進補,甚至不少人認為稀有的少見,或難以取得的野生補品更補。也有少數人費心網羅武俠小說中出現,可增加功力或道行的深海、孤島等動植物,深信這些人煙罕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30年前,許阿姨熱心助人,定期到捐血中心捐血,希望能透過微薄之力幫助更多人,醫師卻意外發現血液中病毒量高,但無法解釋是因罹患何種疾病導致,因此依舊持續捐出熱血幫助他人。隨著醫學進步,才被證實原來許阿姨的血液中含有C肝病毒,C肝與B肝類似,皆為DNA病毒,透過血液及體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男性因肱骨骨折,一年後拔掉鋼板卻出現橈神經損傷外,手腕伸肌也出現垂手等典型症狀,檢查後發現是嚴重神經軸突受損,不僅遠端肌肉在拔除鋼片後兩個月不受神經支配,且手臂麻痛現象加劇;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總醫師蘇炯睿復指出,主要因橈神經以螺旋狀繞在肱骨,當肱骨受傷,疤痕組織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