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累贅肥肉型肥胖!補溫熱食材3茶飲

「醫師,為什麼我的臉看起來有浮腫現象,而且肚子圓嘟嘟的很難消除?而且平時容易感到疲勞、頭暈目眩?」在中醫臨床上,這一類情況屬於「脾腎氣虛型」(也稱為累贅肥肉型體質),建議可多食用10種溫熱的食材,以及3種茶飲,以排除多餘脂肪與達到活血效果。

 

累贅肥肉型肥胖!補溫熱食材3茶飲
屬於累贅肥肉型肥胖體質的人,可適度按摩足三里穴,以健脾胃、益氣抗敏、增抵抗力。

 

台北醫學大學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玉娟表示,脾氣虛體質主要是水分運化功能較差,而腎氣虛體質則是抵抗力較弱,至於脾腎兩虛體質的人,經常表現四肢冰冷、腰痠、頭暈、疲勞倦怠、白帶、月經量時多時少、月經失調等症狀。尤其腎氣虛的人容易因內分泌功能減弱,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減少,導致基礎代謝率水準降低,造成熱量的消耗減少,若再加上飲食不忌口又沒有固定運動,就容易發胖。

【脾腎氣虛中醫調理】

陳玉娟表示,脾腎氣虛體質的人調養方式要分清是腎先虛之後造成脾虛的話,應先補腎;如果是脾先虛造成腎虛,就應調氣健脾。至於是久病造成脾腎雙虛,就應脾腎共同調理。

1..按摩穴位:主要是按摩「腎俞穴」與「足三里穴」。

  • 腎俞穴

位置:肚臍正後方背部、脊椎旁約2指寬處。

功效:補腎滋陰、增免疫力、調理過敏體質。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隨時按。

  •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作用:健脾胃、益氣抗敏、增抵抗力。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隨時按。

2.溫熱10種食物:宜攝取生薑、肉桂等溫熱食物,以及補氣的黃耆、人參、黨參、茯苓、山藥、白朮、甘草、大棗。

  • 黃耆:甘微溫,入肺脾二經,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適用於氣虛體弱、中氣不足、容易感冒的人。

  • 人參:甘微苦微溫,入肺心脾三經,能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養心、安神定志,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強心抗過敏作用。

  • 黨參:甘平,入肺脾二經,能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功效,有增加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作用。

  • 茯苓:甘淡平,入肺心脾膀胱四經,具補中健脾、利水除濕、寧心安神功效,適用於脾虛泄瀉、水腫小便不利與失眠。

  • 山藥:甘平,入肺脾腎三經,有補肺、補脾胃、補腎固精作用,適用於慢性泄瀉、白帶遺精、消化力弱的人。

  • 白朮:甘苦溫,入脾胃二經,有補脾除濕止泄、利水安胎作用,適用於慢性腹泄、水腫小便不利、消化力弱的人。

  • 甘草:甘平,入肺心脾胃四經,具補氣解毒、潤肺袪痰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瘡瘍腫毒、咽乾喉痛的人。

  • 大棗:甘平,入脾胃,補脾益胃,養四安神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與貧血的人。

3.消脂活血4種茶飲:

活血纖體茶

藥材:何首烏2錢、洛神花2錢、甜菊葉1錢、丹參2錢。

作法:上述4種藥材用過濾包包好,加上 7 00c .c.的水,用大火煮沸之後,轉中小火再滾10分鐘,即可熄火,取藥汁待溫飲用。

功效:抑制食慾、活血調經。

消脂輕身茶

藥材:山楂2錢、冬瓜子2錢、山茱萸2錢、荷葉3錢 。

作法:上述4種藥材用過濾包包好,加上 700c .c.的水,用大火煮沸之後,轉中小火再滾10分鐘,即可熄火,取藥汁待溫飲用。

功效:排除多餘脂肪、淨化腸胃以及美容。

生薑紅棗茶

藥材:生薑3片、去籽紅棗5顆、白朮15克。

作法:藥材加5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飲用。

功效:生薑益脾活血,紅棗、白朮能補氣健脾。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位先生很擔心的說,身上好像多了1顆痣,而且在1周內就變大許多,之前看過的醫生跟他說這是脂漏性角化,需要開刀切除,於是趕快到醫院求診。一掀開衣服,1隻蜱蟲就出現在病人的背上,經詢問後,才發現病人1周內去過最近爆紅的抹茶山。 蜱蟲叮咬 5至8月為高峰期 蜱蟲(Tick)...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08年次的大寶(化名),因快一週無排便就醫檢查,據家屬觀察,大寶之前排便時,常常表情看起來都很用力且痛苦的樣子,大便也都一顆一顆的像羊大便,排便完畢擦屁股時,衛生紙上還有血;在醫師詳細的病史詢問、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經開立浣腸、口服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5歲的黃小姐,每到季節交替時,腳部便癢到不行,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看了好幾次皮膚科,被診斷為汗皰疹,但服藥、擦藥治療,痊癒一段時間又會復發,患處經常乾裂脫皮,不甚其擾,對此中醫師王翊錞表示,這已屬於反覆發作的慢性期,應持續就診治療,避免進入「癢>抓>產生濕疹>更癢」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關節炎別擔心,你可以擅用簡單小技巧來控制!許多人飽受關節炎困擾,不僅疼痛難忍,還會干擾日常生活和樂趣。根據哈佛衛教網,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保護關節、減少不適,從而改善和控制關節炎,或是諮詢物理治療師協助你輕鬆完成日常任務,如果關節炎不適,也不要害怕向親友請求幫助。5種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