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汗皰疹癢到抓狂 中醫師:抓了更癢會惡性循環

汗皰疹癢到抓狂 中醫師:抓了更癢會惡性循環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5歲的黃小姐,每到季節交替時,腳部便癢到不行,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看了好幾次皮膚科,被診斷為汗皰疹,但服藥、擦藥治療,痊癒一段時間又會復發,患處經常乾裂脫皮,不甚其擾,對此中醫師王翊錞表示,這已屬於反覆發作的慢性期,應持續就診治療,避免進入「癢>抓>產生濕疹>更癢」的惡性循環。

汗皰疹不會傳染 屬於濕疹與過敏相關

汗皰疹的名字常讓人誤會是皰疹、會傳染、或跟流汗有關,王翊錞醫師說以上皆非!以分類來說汗皰疹屬於濕疹的一種,與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及氣喘比較相關,主要和人體自身免疫有關,與汗水的多寡並沒有直接關係,也絕對不是汗腺堵塞造成,和病毒傳染更沒有關係。根據現行研究,分為內外兩種因素,內在如壓力、異位性皮膚炎病史、多汗症、遺傳;外在因素有皮膚感染、紫外線、接觸過敏、季節交替等。

臨床表現分三期 西醫以類固醇治療

依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急性期病灶以水疱為主,水疱會紅、腫,破掉會有滲出物。亞急性期病灶以脫屑、結痂為主,介於急性及慢性之間的表現。慢性期病灶以表皮增厚、變粗、皮膚紋理明顯,即所謂的「苔蘚化」為主,這是因反覆發作、搔抓造成,此時病灶乾、厚、脫屑,不會有滲出物。王翊錞醫師表示,通常反覆發作較久的汗皰疹,病灶與黴菌感染型態容易產生混淆,所以有時需借助細菌培養、黴菌培養、切片檢查、貼膚試驗或抽血檢查來幫助診斷。治療上西醫以類固醇為主,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劑。

中醫祛濕依體質辨證 避免癢了又抓又更癢

急性期手指旁有小水泡即為汗皰疹,中醫名稱為「螞蟻窩」、「田螺皰」;慢性期手部乾燥脫皮,中醫名稱為「鵝掌風」。中醫辨證治療中,表面濕爛、脈滑、舌苔黃膩以濕熱為主,治以清熱除濕,可以適量銀花加茯苓當茶飲。表面紅熱密集、脈數、舌紅以熱毒為主,治以清熱涼血,可以適量金銀花加生甘草當茶飲。水泡較大,但是壁厚不破,脈濡、舌苔白膩有齒痕,以濕盛為主,治以健脾除濕,可以使用適量陳皮、茯苓、生薑當茶飲。至於要治療多久才會痊癒,王翊錞醫師說,取決於生活作息是否改變,及體質是否慢性發炎已久,一週到一個月都有。

為避免進入「癢>抓>產生濕疹>更癢」的惡性循環,應保持環境清潔、空氣流通、控制濕度在50%,不要碰觸過冷或過熱的物品;飲食上避免牛奶、蛋、堅果、帶殼海鮮、酒、香菇、糯米、鴨肉、芒果;盡量早睡、減少壓力,並適度運動。王翊錞醫師提醒,同時也要正確照顧皮膚,注意清潔、保濕,避免接觸刺激性物品。

【延伸閱讀】

*正確診斷骨質疏鬆症 民眾該詢問醫師的5件事

*身心症合併胃食道逆流 針灸治療同時解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1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是腦中風,僅次於癌症,根據統計,國人每年約有3萬人發生不同嚴重程度的腦中風,成為生活中的健康殺手之一。一旦發生腦中風,常見的失能症狀包括,半身癱瘓、動作障礙、感覺功能缺損、認知能力下降、語言能力障礙、吞嚥困難,甚至情緒憂鬱等問題。奇美醫學中心復健科兼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74歲的林老太太,今年體重在2個月內下降6公斤,並出現間斷性腹瀉和便秘情形,三個禮拜持續腹瀉合併間接性鮮血黏液便,次數從一天6次,變為1小時一次,幾乎無法離開廁所,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是潰瘍性結腸炎惹禍。收治這名老太太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貓是夜行性動物,白天會本能躲避刺眼的陽光照射,行為表現較為慵懶;但狗就不一樣了!習慣在白天活動的狗兒缺乏汗腺,無法自我調節溫度,容易發生中暑危機,因此家裡有養狗的民眾,一定要注意避免狗兒中暑。狗兒常見的中暑原因有哪些呢?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醫師表示,在強烈的陽光...

閱讀詳情 »

體內濕氣重永遠睡不飽,現代人濕氣特別重,這是我在研究舌像的時候發現的,在讀博士的時候,我的電腦裏面有很多舌圖,有三千多張,我每天就是習慣地看這些舌圖,有一天,我蓦地發現其中有幾乎一半的舌像水濕都很重,這讓我很疑惑,當時我以爲是因爲這些舌圖都是在醫院裏面拍攝的,後來,畢業了,我在觀察普通人的時候,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