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缺鐵性貧血導致異食症 鐵劑治療獲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新竹市一名15歲的國中少女,兩年多前開始有嚼冰塊的癖好,儘管寒流來襲穿著厚外套也要吃冰塊,因發生頭暈、心悸等症狀,被強制帶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檢查,發現少女患有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在口服鐵劑後症狀好轉。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腫瘤科楊鎰聰醫師表示,貧血是血液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而造成貧血的原因又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約占三分之一以上,症狀可能有頭暈、氣喘、心悸,最特別的就是有少數患者會有怪異的異食行為。而貧血好發於青春期及育齡期的婦女,主要是因每個月經血流失。

楊鎰聰醫師指出,患者服用鐵劑治療兩個多月後,血色素逐漸回升,不僅頭暈、心悸等症狀改善,連異食行為也獲得了控制,然而缺鐵性貧血的治療除了口服鐵劑補充外,對於一些腸胃道較不好,對口服鐵劑吸收不良的患者,臨床上也可使用直接靜脈注射鐵劑,雖然效果較快速,但卻較易產生過敏。

此外,食物是最天然、最安全而易吸收的營養補充品,一般含鐵豐富之食物包括動物性食品如肝臟,其次是牡蠣、貝類、內臟類、瘦肉,而肉類中以紅色越深,含鐵量也愈多。豆類及深綠色蔬菜是植物中鐵質的最佳來源,其次如葡萄乾、紅棗、黑棗、全穀類。楊鎰聰醫師說,除了補充鐵劑改善貧血症狀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造成缺鐵性貧血的根本原因,並加以對症治療,別忽視缺鐵性貧血可能帶來的危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996

相關推薦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緩和,民眾防疫觀念開始鬆懈,原以為經過這波疫情,戴口罩、勤洗手的好習慣可以讓台灣安然度過令小孩痛苦、家長辛苦的腸病毒好發季節,但桃園市衛生局監測到急門診腸病毒就診人次開始有逐漸增加的情形,其中「大魔王」腸病毒71型被視為最棘手的腸病毒型別,20年前曾經奪走無數小生命,至今沒有疫苗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老年族群常見的病灶中,以走路無力、膝蓋疼痛等退化性關節炎最為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多會有疼痛、不良於行,嚴重發炎時甚至有積水水腫等症狀,患者不僅受到疼痛所苦,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症狀還沒嚴重到關節置換的程度之前,多會接受玻尿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的張阿毛(化名)罹患骨肉瘤,除了接受抗癌的化學治療之外,也必須面對切除手術,本身怕痛的他,對手術治療及術後的疼痛感到恐懼,遲遲不敢下定決心進行手術治療,最後經由主治醫師團隊建議,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的疼痛控制科,阿毛也決定手術後使用「多模式止痛」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球無菸健康照護服務網絡(GNTH)每年皆會舉辦「無菸醫院國際金獎」認證,今年全球有10家醫院獲獎,我國即佔了5家,分別為馬偕醫院台北分院、恩主公醫院、大林慈濟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及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等,因推動無菸醫院有成,獲得國際肯定。19個國家參與 臺灣22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