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罹癌別衝動!腫瘤縮小再手術 還能降復發

罹癌別衝動!腫瘤縮小再手術 還能降復發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自2011年起每年新增萬名乳癌患者,更位居2013年十大癌症成長幅度第一,且45歲以下的乳癌患者人數持續增長,顯示乳癌逐漸年輕化。過去醫師宣判患者確定罹乳癌時,總會出現勢必得切除乳房,與乳房告別的想法,但全切就比較好嗎?這樣的疑問幾乎縈繞在每個癌友心中。隨著治療觀念改變,臨床研究發現,早期乳癌患者,先使用術前輔助治療,腫瘤縮小再手術,可望縮小開刀範圍,提升保留乳房機會,並降低復發機率。

 

罹癌別衝動!腫瘤縮小再手術 還能降復發

 

早期乳癌分局部及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以手術或放射治療為主;全身性治療,依據患者的荷爾蒙受體(ER及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受體(HER-2)及腫瘤細胞分裂指數(Ki67)不同的陰陽性反應,分成不同的型別,如: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陽性及三陰性乳癌,醫師會依患者的型別為其量身打造個別的治療計畫,給予荷爾蒙、化學或標靶治療。

 

隨著乳癌年輕化,較年輕的患者多半在乎外型,但亞洲女性乳房面積相對不大,即使早期乳癌腫瘤小,其實相對佔據的面積比例仍大,或是因腫瘤的部位較靠近乳頭中心處,致使患者多半仍需進行單側乳房全切除。但近年研究顯示如改變治療順序,依據腫瘤型別,將部分術後輔助用藥提前至術前使用,先進行術前輔助化學、荷爾蒙或是標靶治療,如果把癌細胞比喻成彈珠,癌細胞並非只存在於乳房組織內,實際上可能散落在身體各處,術前輔助治療可把散落身體各處的彈珠收回來,讓腫瘤及擴散的癌細胞先縮小或消失,幫助開刀,提高乳房保留成功率。

 

曾有名乳癌患者病情嚴重,癌細胞在乳頭上已造成乳頭「開花」,淋巴也發生轉移、癌細胞擴散範圍散亂,全切恐怕也難以清除乾淨,經術前輔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成功保留乳房,也免去摘除淋巴結可能帶來手臂腫脹、無力等折磨,更降低復發率。而所有類型的乳癌經醫師評估,如認為有需要時,都適合做術前輔助治療,除縮小開刀範圍,更可幫助醫師預測腫瘤特性,提供用藥選擇依據。

 

然而許多乳癌患者都會有疑問,腫瘤如果已消失,為什麼還需要開刀呢?其實,所謂的腫瘤消失,仍需經手術取出組織切片檢查判斷,因此,為避免腫瘤開刀前就不見,導致醫生找不到究竟該開哪裡,取出哪個部位組織檢查,可選擇在治療前將「乳房組織標記夾」置入腫瘤中,幫助定位。標記夾在今年4月1日已獲健保給付,替使用術前輔助治療患者減輕經濟負擔。

 

乳癌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腫瘤外科、乳房專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阮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施昇良醫師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罹癌別衝動!腫瘤縮小再手術 還能降復發

相關推薦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犯了,很是苦惱。小編綜合了多名醫生傳授的偏方,緩解症狀既簡便又安全,趕緊收藏!胃食道逆流:嚼花生調節胃液 胃液除了消化,還可殺菌,若飲食不調,就會出現胃液上逆、燒心、泛酸等情況。 取3~5粒生花生,細細咀嚼,慢慢嚥下,每日三次,可調節胃液。花生具有益胃的功效,生花生經過充分咀嚼...

閱讀詳情 »

4年前,28歲的杭州姑娘小李是個生活多姿多彩的白領,即將與男友攜手步入婚姻殿堂。然而,一陣突如其來的腹痛,打亂了她原本平靜快樂的生活。28歲女子腹瀉4年爛穿腸 因吃得太乾淨 據瞭解,4年前的一天,小李突然出現腹部持續性疼痛,同時伴著腹脹和發熱,一天要腹瀉三四次。一開始,她沒有在意,以為只是普通的腸胃...

閱讀詳情 »

美國科學促進會主辦的科學雜誌《EurekAlert!》報導的一則新聞表示,未來有可能再也不用等待血型捐獻者了。 該報導稱,一項新開發出的技術能夠將A型、B型等等全部血型改變為O型RH陰性血。對於等待移植手術和輸血的患者來說,這也許是個重大消息。 ■不用等待輸血的血液也可以? 移植和輸血時很重要的要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