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菸槍罹患肺阻塞不服藥控制 急性發作呼吸困難險喪命

老菸槍罹患肺阻塞不服藥控制 急性發作呼吸困難險喪命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1名菸齡超過50年的84歲曾姓老翁,雖然戒菸8年,本以為可遠離病魔,但平時不按照醫囑用藥控制肺阻塞,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又常以擔心染疫為由拒絕回診追蹤。日前肺阻塞急性發作,緊急住院插管治療,所幸透過藥物控制,已拔管出院,也開始讓他對過去「吞雲吐霧」的人生懊悔不已。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郭家維表示,曾先生因長期菸癮導致慢性咳嗽、活動性氣促之肺阻塞症狀外,也出現過肺心症、心房顫動等共病症。過去曾反覆因肺阻塞急性發作住院,接受氣管內插管和呼吸器支持治療,但他仍不規律用藥及回診追蹤,使得家屬經常在醫院住家兩邊跑,為此相當苦惱。


直到5月初,他發現痰變多、變髒,也咳不太出來,開始出現氣促加劇、喘鳴音等,最後因發燒、喘不過氣被送往急診。由於到院時已呼吸衰竭,醫療團隊立刻安排氣管內插管和呼吸器支持治療,並配合適當的抗生素、類固醇和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控制後,病情才逐漸改善,約莫1周後拔管脫離呼吸器轉至一般病房,並順利出院。


「肺阻塞」(昔稱慢性阻塞性肺病)為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又以不可逆性呼吸氣流阻滯和肺實質的破壞為其特色。常見危險因子包括老菸槍、長期室內外空氣汙染、職業上接觸粉塵或可引起慢性氣道、肺實質發炎的物質之暴露、曾慢性肺部感染等。


郭家維指出,肺阻塞症狀常為慢性咳嗽、有時合併痰液分泌較多、漸進性呼吸困難,進而影響其日常活動、生活品質和情緒。此外,肺阻塞也合併不少共病症,如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房顫動、肺癌、糖尿病、骨質疏鬆症、憂鬱症等,是需要各科相互協助下長期追蹤控制的疾病。


郭家維提醒,每次肺阻塞急性發作時,患者都會歷經1次次呼吸困難加劇、呼吸衰竭的情況,需要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呼吸器支持,嚴重時更有死亡風險。故患者平時若能穩定控制病情,可降低急性發作的頻率。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稍稍趨緩,建議慢性病患者切莫因擔憂染疫而排斥就醫追蹤,忽略必要的疾病控制,反而會更得不償失。


更多NOW健康報導
▸骨盆腔微循環受阻尿失禁恐上身 這樣做告別溼答答
▸包莖阻礙親密關係 包皮槍環切重啟「性」福之門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確定首例病例,是一名北部約20多歲男性,因三月中赴安哥拉,4月2日至4日陸續出現發燒、頭痛及倦怠等症狀,5日因出現紅疹就當地就醫,後來更出現關節、肌肉痛等現象;疾病管制署表示,個案在10日返國後,因紅疹尚未消退因此就醫,依照症狀和旅遊史採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 台灣平均每4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台灣C型肝炎患者約75萬人,但只有約10萬人接受治療,醫師提醒,若C型肝炎不治療,死亡率為治癒者10倍之多。 臺大醫院內科部及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高嘉宏指出,台灣C肝患者中,約6成為第一型感染,其中又以1b為大宗,隨著新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由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主辦的「第22次春季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於日前順利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提供豐富的學術新知及臨床治療經驗分享,吸引超過600位醫師熱情參加,有助提升國內美容醫學醫療品質及治療技術。 議題豐富多元 兩岸交流熱絡 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曾漢棋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身旁的親友會經常出現壞脾氣嗎?小心可能是有間歇性暴怒症。有名37歲男子就時常會莫名的發脾氣,不但會對家人兇,也會和同事起衝突;沒想到就是因為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以致出現間歇性暴怒症惹禍! 會有難以控制的衝動行為 收治這名男子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