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耳鳴後眩暈 不一定是梅尼爾氏症

耳鳴後眩暈 不一定是梅尼爾氏症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在耳的一側,有時則兩邊皆有。造成耳鳴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的問題,例如噪音傷害、或是病毒感染、中耳炎,甚至可能是某些藥物損害神經,耳朵就會開始產生耳鳴。

耳鳴原因:

1、耳道的阻塞,使共鳴受到影響

2、耳膜有了破洞或產生病變腫脹

3、中耳聽骨、耳咽管(掌管中耳的壓力)

4、內耳聽覺細胞損壞

5、聽神經故障

6、聽覺中樞有了毛病

7、耳部附近的血管性病變。

耳鳴後眩暈 不一定是梅尼爾氏症耳鳴後眩暈 不一定是梅尼爾氏症

耳鳴的治療:

   耳鳴是全人的醫療,非單靠藥物,而是要身心靈全方位的治療。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慢慢訓練腦部適應它,還包括一些生活上、飲食上要注意的事:

1.避免咖啡、茶、可樂、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2.國外報告指出,含水楊酸成分的食物也可能加重耳鳴的症狀,如蘋果、葡萄、番茄、草莓、小黃瓜、奶油、布丁蛋糕等要少吃。另外,如乳酪、可可、巧克力等也可能刺激血管收縮,而影響耳鳴,同樣少吃為妙。

3.建議可喝些具穩定神經系統作用的茶飲,如菊花茶、百里香、薄荷等,可減輕焦慮和幫助睡眠,或可間接改善它。

4.體操、游泳或按摩耳朵等有助減輕症狀,但效果因人而異。

5.約 70.80%的耳鳴患者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對於合併中度以上聽力障礙的病人,建議配戴適當的助聽器。因為助聽器可幫助接收正確、較清晰的外來訊號,且是病人想要聽到的聲音,讓聽覺中樞神經重新去處理這些外來訊

息,進而忽略由內產生的耳鳴

耳鳴後眩暈 不一定是梅尼爾氏症耳鳴後眩暈 不一定是梅尼爾氏症

 

耳鳴的各種案例:耳道奇癢、流分泌物又會耳鳴黴菌性外耳道炎作怪

一名27歲女性數年來,飽受「陣發性的眩暈」之苦。每當眩暈發作前,左耳會先聽到嘰嘰叫的聲音大約兩天,彷彿耳邊就停著一隻蟬。然後就會在某種狀況下,突然發作眩暈;接著數小時,都會感到周遭在旋轉、噁心、嘔吐,幾乎無法站立。但奇怪的是,左耳居然不再嘰嘰叫,彷彿那隻蟬突然飛走了。
提到眩暈及耳鳴常讓人想到「梅尼爾氏症」,但典型的「梅尼爾氏症」是眩暈和耳鳴同時發作,且在眩暈發作過後,擾人的耳鳴還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
「拉莫爾葉茲症」其實類似「梅尼爾氏症」,一樣都跟內耳水腫有關,但較為良性,因其不太會殘留擾人的耳鳴。主要是聯結內耳耳蝸和半規管間的窄窄通道發生了阻塞,影響到耳蝸內的淋巴液迴流;耳蝸內壓力增大時,會壓迫聽毛細胞造成耳鳴,當壓力增大到一個臨界點時,就會突然衝開那窄窄的通道,把內淋巴液的壓力釋放到半規管內;當眩暈發作時,耳鳴立刻消失了。
診斷此症最準確的方法,莫過於在耳鳴發作時,持續追蹤聽力狀態,並觀察是否會出現眩暈,而腦波、超音波、電腦斷層和磁振造影均無法診斷此病。
偏頭痛體質、過度勞累、吃太鹹、飲酒或感冒都會誘發此病,但必須跟急性耳咽管功能不良和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分別。急性耳咽管功能不良往往合併鼻塞及流鼻水,患側耳膜會呈現凹陷,治療為口服抗組織胺;突發性耳聾在發作時,也會接連出現耳鳴、聽障和眩暈,但必須在黃金時間(3日)內給予靜脈注射或口服副腎皮質素,以免造成永久的失聰。
建議這類患者須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或過勞;飲食宜清淡,避免鹽或酒;須避免噪音,以免加重耳蝸的傷害;若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時,也應好好控制。當然,突然發作耳鳴時,宜正確就醫。

最後聽點小音樂看能不能減緩你的耳鳴吧~(我沒有任何有關這部影片的版權)

耳鳴後眩暈 不一定是梅尼爾氏症

相關推薦

▲無症狀感染者的同住家人將全面擴大採檢。(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首例的「無症狀感染者」,讓防疫如臨隱形的大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全面擴大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同住家人進行採檢,以免有漏網之魚;另一方面,好消息是,國內確診案例接觸者中...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最新1例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冒出「無症狀感染者」,讓抗SARS專家、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10)日面對媒體時強調,無症狀者也可以傳染一事「幾乎可以確定了」。由於防範武漢肺炎、流感的手段一致,她認為,未來14天國內流感人數將是這一波防疫...

閱讀詳情 »

TVBS《地球黃金線》本周邀請醫學博士江坤俊和法律專家李季鴻,討論不同的人生階段選擇車款,除了實際使用需求,也可能因應不同的職業、位階考量,有不同的選購思維。尤其更討論專業人士如何選擇務實又保值的車款。醫師江坤俊買車首重安全感、精打細算的律師李季鴻則重空間舒適和高CP值,也在乎未來脫手價格。 聊到過...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甩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趴趴走或不見人影,台北市衛生局今(10)日公布又再開罰1人,該名男子是從小三通返台,填寫資料時提供的地址卻並非實際的居住地,台北市依法裁處1萬元罰鍰。而台北市迄今已累計開出3張罰單。 台北市先前已有兩起違反居家檢疫及居家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