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澳大利亞一名600斤重的媽媽終於生啦!然而這600斤的媽媽生的孩子究竟會是怎樣呢?現在看看媽媽的照片吧!

然而這麼重的肥妹,在臨盆時,竟然抬不動!需要出動救傷車把她抬去醫院!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產下的嬰兒體重竟然達到了18.16公斤。這個寶寶的體重相當於6歲孩子的體重,又一次刷新了歷史的記錄。

如此驚人的體重,其實與他的母親有很大的關係,他的母親體重約600斤!這下或許就解開了巨嬰的謎團了,不過幸好2人在產後都十分的健康,並沒有引起並發症。

事後接生的醫護人員表示,「我原本以為應該會有2個、甚至是3個孩子,沒想到卻是1個大傢伙。」醫護人員說,自己雖曾接生過重量級的孕婦,卻沒見過如此巨大的嬰兒。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1.巨大兒對產婦的危害

正常大小的胎兒都是通過母體的骨盆娩出的,但由於巨大兒的胎頭大而硬,往往胎頭會在骨盆入口處“擱淺”,再加上胎兒身體過胖或肩部脂肪過多,同時並發肩難產,則困難更大,常需施行剖宮產。如果處理不當,可危及母親健康和生命。

(1)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由於陰道過度伸張或撕裂易造成子宮脫垂。

(2)分娩期的延長、子宮收縮不良造成產後大出血甚至死亡,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產婦死亡率為0.488%,其中“巨大兒”造成的難產死亡率高於順產死亡率。

(3)造成產道撕裂傷,由於胎兒太大出生時會很困難,容易導致產程長、難產及產道撕裂傷。不但陰道裂傷,重者甚至發生子宮和膀胱破裂。

(4)剖宮術後引發的傷口感染、腹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等症,都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產婦及新生兒的死亡。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2.對胎兒的影響

(1)巨大兒在分娩時由於身體過胖、肩部過寬,通常會卡在骨盆裡,通過勉強的牽拉過程易引發骨骼損傷,有時因為時間的延長,還會發生窒息,甚至死亡。

(2)神經麻痺,在處理過程中發生新生兒臂叢神經麻痺、面神經麻痺、肩叢神經癱瘓,嚴重的可能導致終身殘疾。

(3)巨大兒易發生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症、高膽紅素血症和其他疾病。

(4)醫學研究證明,剖宮產的新生兒因未經產道擠壓,不易適應外界環境的驟變,不能及時排出呼吸道液體,肺部的並發症明顯高於順產分娩者。

(5)巨大兒中發生先天性心髒病、無腦兒等畸形的比例高於一般正常體重兒,並且在長大後患肥胖症的機率也較大,將成為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易患人群。

這則新聞並未拍到巨嬰的照片,但小編想可能跟這個孩子差不多…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本文引用自 今日頭條

本站即時熱門文章!!

絕對值得一看!!!▼

驚!這三種男人不容易生出「兒子」!!快看看妳老公有沒有在裡面!!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這隻狗狗「被負鼠爬滿全身的模樣」嚇壞了很多網友,但瞭解背後故事後都忍不住鼻酸了!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驚人!!沒想到不起眼的小妹「娣娣」,長大後竟比兩個姊姊還美!!尤其是最後一張…

肚子超大!醫生本以為是三胞胎,沒想到竟是「一個」18公斤的巨嬰!!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中也宣布,將開放專責醫療院所第1線醫護人員混打,第1劑打AZ者,第2劑可打mRNA疫苗,莫德納以及BNT都可行,符合資格人數約3萬3千人,下周依未接種人數需求,撥配疫苗到各專責醫院。 ▲開放COVID-19專責醫療院所第1線醫護工作人員,第1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社會時代的進步,目前已有許多的化學物質使用於商業上,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全、並提高生活品質,但也讓我們的環境中充滿化學物質﹔孩童因為生理功能、解剖構造以及行為的不同,暴露問題更令人擔憂。目前研究已知許多可擾亂環境的化學物質具有環境荷爾蒙或稱內分泌干擾化合物(en...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中也宣布,將開放專責醫療院所第1線醫護人員混打,第1劑打AZ者,第2劑可打mRNA疫苗,莫德納以及BNT都可行,符合資格人數約3萬3千人,下周依未接種人數需求,撥配疫苗到各專責醫院。 ▲開放COVID-19專責醫療院所第1線醫護工作人員,第1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7)日新增6例本土病例,1男、5女,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於7月27日至8月5日發病。個案分布上,以新北市4例最多,台北市、桃園市各1例;其中4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 ▲8月7日新冠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至於死亡個案則暴增12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