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食道逆流恐釀食道癌? 「巴瑞特氏食道」是警訊

胃食道逆流恐釀食道癌? 「巴瑞特氏食道」是警訊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壓力大,飲食時間不固定,讓你胃食道逆流?」這恐怕是許多台灣人的生活寫照。食道在胃酸長期刺激下,有可能出現異常黏膜組織「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如果即時發現即時處置,有機會在轉化成癌症前,趁早消除異常組織,降低生命危害;但如果沒能即時發現,生活飲食習慣也沒改變,就有可能癌化並威脅性命。


衛福部日前發布10大癌症死因,食道癌死亡人數排名占總癌症人數第9位;而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食道癌排名第10位,顯見食道癌對國人生命威脅之大。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食道黏膜與胃部黏膜不同,無法承受胃酸高強度腐蝕,食道與胃部中間有賁門緊縮間隔,照理來說胃酸無法流到食道,但壓力大、飲食不正常、愛吃酸辣等因素,胃酸經常大量分泌流出賁門到食道,發生次數太多,食道黏膜細胞有可能在不斷傷害修復中,發生細胞變異。


朱光恩也說,不是所有胃食道逆流患者,都會出現「巴瑞特氏食道」,臨床上不是很常見,但是確診有「巴瑞特氏食道」,轉化成癌細胞機率就非常高,日後恐增加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原因在於「巴瑞特氏食道」黏膜與正常食道黏膜會產生競爭,加上胃酸持續傷害,癌症發生機率就立刻提升,但是「巴瑞特氏食道」沒有明顯症狀,只能仰賴檢查才能發現。


朱光恩解釋,大部分「巴瑞特氏食道」病患,不會有明顯症狀,多數是因胃食道逆流,接受為檢查時發現。檢查醫生必須非常有經驗,檢查時發現食道賁門附近,會有一些粉紅色異常組織,一旦發現會立刻切片檢查,大概3天就可以回醫院看檢驗報告。假使確定發現「巴瑞特氏食道」,會再約病人回診,用內視鏡電燒治療。


朱光恩強調,大部分接受電燒治療病患,不會有很大的風險,由內視鏡深入把異常黏膜燒掉,但如果範圍太大,則會轉介外科醫師執行手術。當異常黏膜去除後,正常黏膜就會慢慢恢復,剛開始幾天食道會有些不舒服,但這種不適的感覺會慢慢退去消失,患者除要服用一段時間藥物抑制胃酸外,本身生活形態與飲食習慣也應做改變。


朱光恩提醒,接受電燒去除「巴瑞特氏食道」(異常黏膜)患者,3個月後要在接受1次胃視鏡檢查,確認傷口恢復狀況,或有沒有其他異常黏膜,如果都正常就可以算完全康復,未來演化成食道癌風險也可說趨近於零。不過,若飲食依舊不控制,仍然喜歡吃重油、酸辣、味道重的食物,如果再加上吸菸,相同疾病可能會再反撲。


【NOW Talk】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是1950年由英國諾曼.巴雷特(Norman Barrett)所提出,當胃食道逆流發生,胃賁門附近的食道黏膜,在胃酸反覆傷害修復過程下,發生細胞變異,由原本扁平細胞變成柱狀細胞,目前被認為是食道癌前期病變,未經醫療處置的食道黏膜變異細胞很有可能再變異成癌細胞。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位30多歲的李太太,做試管嬰兒懷孕近6週時,因急性腹部疼痛就醫,經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腹腔內有大量疑似血液的液體;由於李太太先前有施打排卵針,造成卵巢過度刺激變大,醫師懷疑可能是卵巢破裂或是子宮外孕,須立刻手術,而在手術時發現腹腔滿是鮮血,輸卵管位置有胚胎著床,造成輸...

閱讀詳情 »

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不同類型的咳嗽在用藥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療的方法也就不同。   圖片來源 在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對著鏡子觀察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則是風寒咳嗽,說明寒氣重,咳嗽的痰也較稀、白黏,並兼有鼻塞流涕,這時應吃一些溫熱、化痰止...

閱讀詳情 »

(示意圖via via)飯後喝醋助消化;更能平衡體內酸鹼值,醋對身體好已是台灣多數人熟知的常識,但是你知道嗎? 醋未必對每個人都有保健作用喔!  來看看哪類狀況不適合吧~!1.對醋過敏者及低血壓者忌用食醋會導致這類人身體出現過敏而發生皮疹、瘙癢、水腫、哮喘等癥狀。另外,患低血壓...

閱讀詳情 »

「沒告訴你是我不對!希望你能原諒我...」 隨著八仙塵爆事件到了第10天,幾位燒傷較嚴重的病人先後離開了我們,大家心情難免受到影響,連在第一線搶救的醫師們都忍不住感傷,慈濟王樹偉醫師就在臉書上發表了幫一位傷者「豪哥」拍攝的打氣影片,但影片中提到「某位已逝摯友」的名字,他忍不住傷感卻難以啟齒告訴他,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