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脖子腫腫,嘴巴裡面也感覺凸凸的...大事不妙,口腔病變了

脖子腫腫,嘴巴裡面也感覺凸凸的...大事不妙,口腔病變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李先生七十多歲,是一名退休工人,多年前因為口腔黏膜疣狀增生接受手術切除及補皮,後來又因為有白斑問題進行雷射手術切除,當時李先生認為,既然是良性腫瘤且已經手術切除,應該就沒事了不用再回診追蹤。結果一別三年,直到今年2月,李先生覺得脖子腫腫的,嘴巴裡面也感覺有些凸凸的異樣,才終於想到要回門診追蹤,這期間雖然也會到醫院其他科看診拿藥,卻不曾想過要順便做個口腔篩檢。

良性腫瘤手術切除 輕忽回診又復發

當時門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口內有一個約2公分大小腫瘤,切片檢查報告一樣為癌前病變,但是屬於重度的細胞分化不良,是最接近癌症的型態,不過在安排後續檢查後,李先生並沒有積極治療,直到11月才又回來看診,醫師一看,口內腫瘤又變大了,雖然沒有大很多,但X光發現骨頭已被破壞,且脖子明顯有一顆腫大的淋巴結已快從表皮衝破出來,李先生訝異平常都好好的且又是良性,短短幾年後竟會有如此轉變,這才讓他驚覺,當初一開始發現有問題時就應該好好聽醫師的話,配合治療與追蹤,才不會惡化的如此嚴重。

避免再觸高危因子 口腔癌需定期追蹤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李芳輝主任表示,大家都知道抽菸、喝酒、吃檳榔是屬於口腔癌高危險因子,因此國健署才會強烈建議曾有過菸檳行為者,一定要定期做口腔黏膜檢查,假如出現纖維化、白斑、紅斑、疣狀增生時,視情況須切片檢查或二氧化碳雷射,再者積極手術切除治療。

李芳輝主任強調,有些患者或許存著僥倖鐵齒的心態覺得手術後治療結束,追蹤也都正常,偶爾再吃一下檳榔,或抽菸、喝點酒應該無妨,但其實只要黏膜再繼續接受刺激,很快就會再復發長東西出來,尤其曾是高危險族群,同時有嚼食檳榔、喝酒、及抽菸行為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

【延伸閱讀】

健保新制 「腸」保健康

肺癌晚期能多活3年? 新一代ALK抑制劑助延命

SNQ品質標章醫護團隊獲證 17獎項落誰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華人家庭中,結婚從來不是只有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每個人都有進到新環境的經驗,不論是入學或是就職,都需要與一群人從不認識到逐漸熟悉,婚姻何嘗不是如此,一個家庭新成員要與這個家庭裡的固有成員,從不熟悉到熟悉,甚至可能要同住生活,這關係超越了一般同學、同事相處的程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彰化報導】57歲男子左吉安,去年12月初於北斗夜市準備擺攤時,突然失去了生命徵象,熱心的長榮林姓女護生及其父親林各聲先生當下進行CPR(心肺復甦術),消防隊救護車人員接手急救與電擊,再前往北斗卓醫院插管後,隨即轉到彰化、雲林、南投唯一的醫學中心彰化基督教醫院(簡稱彰基)急診,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呃……我就是上課中,嗯!在安靜的,嗯!時候啊,也會嗯!發出一點這樣嗯!的聲音嗯!醫生你看的出來嗯!很明顯吧嗯!啊同學都會一直學我,害我不嗯!知道怎麼嗯!辦才好。」下午最後一個病患,是滿臉焦慮的6年級小男生,因為妥瑞氏症的原因,一邊眨眼,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竹臺大分院與觸控顯示及智能感測的整合專家聯手進行智能感測的臨床運用與互動顯示技術等智慧醫療合作計畫,預計將3D光學感測與觸控顯示之技術應用於醫院的檢查室、手術室、急診區、門診區、行政辦公區與復健病房等區域,以零接觸的方式,有效提升門禁安全、降低醫院內傳染風險、降低病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