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天氣炎熱,排汗多、尿量少,加上飲水量不足,造成尿液濃度增高,形成結石的機率也大為提升。泌尿科醫師表示,腎結石形成的原因複雜,又以30至50歲的中壯年為好發族群,腎結石患者通常會出現單側不明確部位的腰痛、血尿,嚴重者伴隨排尿疼痛、發燒、畏寒等症狀,當發現有持續一段時間或反覆的不適症狀,應該盡速就醫檢查。


腎結石應積極治療 避免走上洗腎人生


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裡形成堅硬的結晶沉澱物並在腎臟中累積,隨時間愈長愈大,雙和醫院泌尿科醫師高偉棠表示,腎結石的成因多元,家族遺傳或先天性代謝異常,產出結石的物質會比較多;其次,少喝水、愛將喝茶和咖啡當水喝;或因工作型態與季節因素,如藍領階級在戶外工作或物流業、公車司機等,大量流汗或喝水過少、排尿少,以及BMI值大於30的肥胖者,都容易出現結石。少數因先天構造異常、輸尿管狹窄或擁有馬蹄腎的年輕結石患者,應積極治療,避免日後走上洗腎一途。


臨床上針對腎結石治療,首要先看結石的大小,若結石顆粒很小,透過多喝水觀察是否能自行排出;若結石顆粒較大,則需以外科方式處理。現行採用的腎結石治療術式包括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腎造廔取石術以及逆行性腎臟內視鏡手術(RIRS)等,至於傳統殺雞取卵的手術要剖腹及腎臟取出結石,對腎臟傷害性大,現在已幾乎不用。


逆行性腎臟內視鏡手術 透過軟式輸尿管終結深層結石


高偉棠醫師指出,通常不到1公分的腎結石,建議採取體外震波碎石術,無侵入性、沒有傷口,隔著皮膚和腎臟透過超音波能量「隔山打牛」,將體內的結石震碎,再排出體外。經皮腎造廔取石術則以內視鏡由腰背側鑽入腎臟,將石頭直接夾出或震碎後吸出,適用於2公分以上的結石,缺點是術後出血和併發症的風險較高,若腎臟內結石相距過遠,則無法同時處理,必須打2個洞或分2次手術進行。


高偉棠醫師建議,如果石頭不大且多顆時,建議採取逆行性腎臟內視鏡手術1次處理會是較好的方式。逆行性腎臟內視鏡手術是使用鈥雷射透過軟式輸尿管鏡經尿道進入,從膀胱、沿著輸尿管,最後到腎臟,口徑粗細與原子筆芯相若,且一次性使用,無衰退、消毒疑慮及交叉感染風險,經過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能360度全方位看到腎臟內的每個角落是否有結石存在,並將結石夾出或震碎,目前適合治療小於2公分的結石,此外,腎臟腫瘤也可以藉由此種方式切片並進行雷射燒灼,好處是手術兼治療,不須切除整顆腎臟。


術前需經由專業醫師評估 量身訂做適合的手術計畫


高偉棠醫師曾收治1名40歲男性因血尿前來就診,於左腎發現1顆1.2公分結石,起初採取體外震波4、5次,都無法成功碎石,經電腦斷層顯示石頭被埋的較深,體外震波無法有效作用,最後利用逆行性腎臟內視鏡手術進去將包覆地打開,石頭猶如破繭而出。


另1位68歲的女性,3個月內斷斷續續出現血尿,電腦斷層、掃描都看不出問題,但尿液癌細胞篩檢為陽性,最後透過逆行性腎臟內視鏡手術進去徹底檢查1個多小時,最後在右側下方發現0.5公分的腫瘤,所幸提早發現切片後經燒灼治療處理,病況獲得穩定。


腎結石的狀況千變萬化,術前選擇任何一種術式需依照患者身體狀況、結石大小、位置、症狀等,進行完整評估。高偉棠醫師說明,專業的醫療機構和經驗豐富的醫師會視患者個別情況,決定採取單一或複合式手術,量身訂做適合的手術計畫。


結石手術後仍有復發機率 建議每年進行追蹤檢查


高偉棠醫師進一步補充,體外震波碎石術為門診手術,沒有傷口,但術後需多喝水和適度走動、上下樓梯等,有助碎石排出體外;經皮造廔取石術有傷口,1周須拆線,2周內避免撞擊或劇烈運動;至於逆行性腎臟內視鏡手術無外在傷口,約住院2晚觀察即可出院。此2項術後會置放雙J導管幫助碎石順利排出、減少痙孿的疼痛,約1至2周在門診取出即可。


一般而言結石成分主要以草酸鈣居多,還有磷酸鈣、尿酸結石等,通常草酸鈣結石較硬,高偉棠醫師提醒,飲食避免大量攝取含草酸根成分如菠菜、甜菜根、可可,茶和咖啡通常是地雷,建議1天300C.C.,其他應以開水補充,以50公斤為例,每天補充水量應為1,500 C.C.至2,000C.C.。結石手術後仍有復發機率,建議每年進行追蹤檢查,提早發現,治療也相對容易。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年齡的增長,黃斑部可能逐漸老化,容易逐漸產生特殊病變,該類型的黃斑部病變稱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罹患後視力會逐漸模糊、扭曲、視線中出現黑洞等情形,最後可能導致失明,但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忽略疾病嚴重程度,為提高大家對『黃斑部病變』之認識,應該要提早預防,甚至早期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癌症關懷 鄭翠芬醫師談乳癌﹞43歲的王女士,三年前確診罹患乳癌,卻因擔心治療需切除乳房與害怕化療副作用,改以中藥治療,沒想到不但乳房症狀未改善,後期更出現了持續性乾咳、背部疼痛等症狀,是病情惡化的徵兆,才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醫院求診。經過新光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中心主任鄭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阿林(化名)是在工作時不慎被管線噴出的硫酸銅濺到右眼,當下剌痛難耐,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眼睛15分鐘,送醫後,再次在眼睛患部大量清水沖洗,並清潔身上的化災粉末,立即安排眼科檢查,主任林人傑檢查發現,其右眼嚴重結膜及角膜發炎、灼傷,左眼也跟著發炎,需要藥物積極治療、並回診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李先生,近來常常覺得喉嚨怪怪的,且即使不吃東西,還是感到有異物卡在喉嚨,吃東西時更有吞嚥不順的現象,雖經耳鼻喉科檢查後,卻無異狀,但症狀卻越來越嚴重,一度擔心是否為食道癌;安南醫院消化科醫師吳奕霆進一步詢問病史,發現李先生生活習慣良好,不菸不酒不檳榔,但因工作壓力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