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腳部起水泡超難受 預防水泡有五招

腳部起水泡超難受 預防水泡有五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買了新鞋子磨腳、長時間運動後,脫下鞋發現長出腫腫的水泡,走起路來特別疼痛,小水泡該怎麼預防呢?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穿著不合腳的鞋子、過度摩擦肌膚、穿新鞋子咬腳等都是導致水泡的常見原因,為了能預防水泡的生長,足部專家Georgeanne Botek提供五種方法,遠離水泡的紅腫痛。

保持表面乾爽 預防小水泡新生

1. 保持皮膚乾燥:Botek說,如果出汗太多會增加起水泡的機會,保持足部透氣及乾爽很重要。

2. 穿排汗襪與合腳鞋子:為了預防水泡的產生,特別要進行大量的流汗運動,穿雙吸濕排汗襪,以減少皮膚表面的摩擦,而通常舊款的鞋子比新款更加柔軟舒適。

3. 使用乾燥粉末:因為流汗太多容易起水泡,運動前可塗抹些乾燥劑或滑石粉來維持表面乾燥。

4. 塗抹凡士林舒緩:新鞋經常咬腳,可以在容易紅腫處貼上膠帶或是塗抹凡士林保護皮膚不受傷。

5. 適當保護措施:進行體力活動或搬重物時,請戴上手套,若是洗手後記得要用毛巾擦乾雙手,預防水泡再生,一旦有紅腫疼痛、流膿、腫脹、劇痛等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

留意感染跡象 避免傷口惡化    

除了過度摩擦引起的水泡外,諸如輕微燒傷、皮膚傷口擠壓也會引起水泡。Botek博士說,只要不疼痛,原則上不要擠壓它,假如太疼痛應從水泡的側邊打開,而非從中心處著手,保持完整。

若是水泡中的液體呈現透明代表無菌水泡,白色或乳黃色的液體則是感染的標誌。Botek提醒皮膚若有紅腫、水泡惡化等不舒服正是感染的跡象。另有糖尿病,例如感覺喪失、血液循環不良等危險因素,很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傷口。如果上述情况加重,應儘速求診治療,以免傷口惡化。

參考資料:

5 Ways to Avoid Blisters and the Best Way to Treat Them

【延伸閱讀】

莫輕忽遭輾壓傷口 出現水泡和黑班時快就醫清創

吃幾口就飽當心是「肝水泡」! 如何治療一次看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養成運動習慣,管理體重,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更可以防癌!1項研究發現,在早上運動,預防乳癌、攝護腺癌的效果更好。今年9月《國際癌症期刊》1項研究結果指出,相較於晚上7點至10點運動,在早上8點到10點間運動的抗癌保護力更好。 研究人員分析2008年至2013年2,79...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過重或過胖不僅會埋下三高風險,也會可能降低精子品質與數量,提高不孕症等風險,不得輕忽嚴重性!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王偉主任指出,台灣青壯年肥胖比率偏高,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由45.4%提高至47.1%,換句話說每兩位成人就有一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移工完成14日集中檢疫及居家檢疫期滿,應進行7日之自主健康管理,為掌握移工於自主健康管理行蹤及落實移工生活照顧,雇主及仲介公司應自公告之日起,配合辦理下列措施:(1)雇主或仲介公司應於移工入境登錄檢疫作業時,同時於入出國移工機場關懷服務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他喉嚨異物感發現罹食道癌 化療嘴破好痛苦65歲的賴先生2年前因為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容易噎到而就醫,發現罹患食道癌第四期。由於食道癌當時可用的治療方式有限,只能在醫師建議下做化學治療。賴先生表示,化療期間多有嘔吐、疼痛、昏厥的問題,住院8天接受治療時全身都有症狀,沒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