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胃道細菌造成巴金森? 藥物與手術仍為主流

腸胃道細菌造成巴金森? 藥物與手術仍為主流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巴金森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群聚有關。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造成巴金森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與環境等,單純強調是腸胃細菌造成的,恐有誤導民眾觀念之虞。

藥物或手術有效控制症狀

陳新源主任表示,巴金森病目前的成因雖無定論,病人在動作上的障礙如緩慢、僵硬與顫抖皆是由腦內的黑質區持續退化所造成,藥物或手術雖無法根治,但對這些症狀卻能有效控制達十幾、二十年以上。而《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只能說明腸胃細菌可能為巴金森病的影響因子。

這次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病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巴金森病症狀,而且在跑步、爬桿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巴金森病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了巴金森病的症狀。

從腸道治療不是主要方式

陳新源主任表示,根據學者報告光是消化道的微生物數目就超過十兆,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以上,種類可達數千種,只能說腸胃微生物的某些細菌也許扮演了巴金森致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從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病,絕對不是主要治療方式。

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最重要

與人類共生的細菌中,絕大部份都生活在腸道裡,這些細菌對於養份的吸收與免疫系統的調節都非常重要。陳新源主任表示,腸胃道健康與身體機能健康有相當大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均衡飲食與適當運動。

多喝水多吃蔬果可改善便秘

臨床上約七成的巴金森病患者有腸胃問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便秘,改善便秘的方法除了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中醫藥的介入也相當有效。此外,病人在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DBS)後,能顯著減少藥物用量,也能間接改善便秘問題。

 

切勿放棄常規治療

最後,陳新源主任呼籲巴金森病友,絕對不要放棄原來的藥物治療與手術常規治療,加上腸胃道環境的改善,治療過程應該會過得更順暢、愉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4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藥癮屬於一種慢性疾病,尤其染上毒品者,對於毒品的依賴性高。一名男子離鄉背井到北部求學時,因家中母親患有憂鬱症,常在心情低落時打給阿家,且內容多半是指責和批評,讓阿家承受不少壓力,某次赴同學家開派對慶祝,原本只想抒發情緒的阿家,卻誤觸毒品,甚至在極度開心下裸身騎車回家,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響應2018年國際身心障礙日,台灣失智協會與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共同舉辦翻轉失智、友善咖啡活動,邀請羊毛與花咖啡館溫州店的失智友善商家,為輕度失智者開啟再就業的新局;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柯宏勳指出,輕度失智者張宏成不被病症打敗,在羊毛與花咖啡館溫州店的接納下,重新再職在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歲末是除舊布新、戒菸的好時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結合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推出「戒菸護照」幫助吸菸者戒菸;黃世傑局長更帶著義工陳淑麗、李㼈、宋蘋恩,共同至台灣大車隊總部發送「戒菸護照」,為運將們加油打氣、鼓勵戒菸,並且面對面「談菸害、破迷思」,同時呼籲職場工作者,在拚經濟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統計報告指出,甲狀腺癌發生率較前一年上升約7%,其發生率排名於女性為第5位、男性為第14位,女性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3倍。成大醫院一般外科洪健齡醫師說明,甲狀腺癌好發於40-60歲的中年人,是常見的內分泌腺體癌,可能因設備進步及篩檢率增加,導致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