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胃道細菌造成巴金森? 藥物與手術仍為主流

腸胃道細菌造成巴金森? 藥物與手術仍為主流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巴金森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群聚有關。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造成巴金森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與環境等,單純強調是腸胃細菌造成的,恐有誤導民眾觀念之虞。

藥物或手術有效控制症狀

陳新源主任表示,巴金森病目前的成因雖無定論,病人在動作上的障礙如緩慢、僵硬與顫抖皆是由腦內的黑質區持續退化所造成,藥物或手術雖無法根治,但對這些症狀卻能有效控制達十幾、二十年以上。而《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只能說明腸胃細菌可能為巴金森病的影響因子。

這次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病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巴金森病症狀,而且在跑步、爬桿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巴金森病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了巴金森病的症狀。

從腸道治療不是主要方式

陳新源主任表示,根據學者報告光是消化道的微生物數目就超過十兆,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以上,種類可達數千種,只能說腸胃微生物的某些細菌也許扮演了巴金森致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從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病,絕對不是主要治療方式。

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最重要

與人類共生的細菌中,絕大部份都生活在腸道裡,這些細菌對於養份的吸收與免疫系統的調節都非常重要。陳新源主任表示,腸胃道健康與身體機能健康有相當大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均衡飲食與適當運動。

多喝水多吃蔬果可改善便秘

臨床上約七成的巴金森病患者有腸胃問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便秘,改善便秘的方法除了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中醫藥的介入也相當有效。此外,病人在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DBS)後,能顯著減少藥物用量,也能間接改善便秘問題。

 

切勿放棄常規治療

最後,陳新源主任呼籲巴金森病友,絕對不要放棄原來的藥物治療與手術常規治療,加上腸胃道環境的改善,治療過程應該會過得更順暢、愉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4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精油日常》「茴香精油」居家常備品,可緩解各種腸胃症狀! ▲茴香它的羽葉狀葉子跟我們熟知的也是繖形科的胡蘿蔔葉很像,簇生細碎的小黃綠色花迷人,又因為藥草氣味濃郁,有人喜歡拿來插瓶。   島嶼的深秋時節,通常是經過了中秋長假,在身心上都逐漸進入沉寂安靜,可以敏感到細微的變化,發現累積了太多的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面相越老越福氣?當心有可能是腦下垂體腫瘤作祟,未來罹癌機率恐高於一般人!一名40多歲陳姓男子,隨著年紀增長,面相漸漸改變,額頭變寬變高、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旁人讚賞他有福相未來一定順遂安康。直到某次在公園巧遇腦神經外科醫師,才發現陳男的腦部長了腫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解剖課是醫學、護理院所重要課程,但鮮少人關注到無語良師身後的故事。友信醫療集團自2018年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與14所醫療相關大專院校合作舉辦「友你為伴 信福影展活動」,希望透過大體老師身後的故事,讓觀看電影的學生們,了解死亡與身後的面貌,以關懷生命的理念助人。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黑色素瘤是一種轉移性強的皮膚癌,病人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且治療後平均2名患者就有1位會復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單株抗體面世為黑色素瘤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醫師指出,其特點是無需確認是否存有基因突變既可接受治療,療效能降低三至四成的復發或死亡率。黑色素瘤轉移能力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