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致命性心律不整 適用低溫治療

致命性心律不整 適用低溫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突發性心跳中止有極高的死亡率,在急救過程中,常常對其他器官造成傷害,例如腦神經功能。根據研究,採低溫治療可降低因缺氧對身體帶來的傷害,尤其是針對心因性心跳中止,而經急救復甦後的病人,有一定效果。成大醫院順應潮流,成立低溫治療團隊,期許有效改善病人的預後。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重症分科主治醫師陳柏升表示,當中心體溫低於36度C,即可定義成低體溫。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就已出現低溫可運用在醫學治療的說法,而1950年代開始,許多基礎和臨床研究顯示,低溫治療可有效運用在心臟血管和腦外科手術,及嬰兒腦部缺氧性傷害等。

以常見的突發性心跳中止來說,死亡率相當高,造成原因之一是心臟疾病引起,特別是致命性的心律不整,若能及時接受心肺復甦術急救,可恢復自主循環,但缺氧時間一旦太久,對各器官功能有不可逆傷害。2002年兩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同樣是突發致命性心律不整的病人,在急救恢復自主循環後,接受低溫治療的病人,有較佳的神經學預後。

在低溫治療時,需要有準確的溫度控制,同時也必須留意低溫也可能對人體器官功能造成傷害。為帶給病人更多的治療選擇,成大醫院結合了重症專科醫師、心臟科醫師、神經科醫師、急診醫師和護理團隊等,成立專業低溫治療團隊,為適合進行低溫治療的病人,提供更完善的環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09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從來沒抽過菸的張小姐某天突然出現菸嗓,聲音沙啞持續近3個月,有時連喝水都會被嗆到,但並沒有感覺喉嚨有異狀,以為只是感冒,吃了藥之後依舊破鑼嗓,最後至大醫院就醫,竟發現是甲狀腺癌,且有2顆腫瘤,最大的1顆約莫有乒乓球大小。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26歲的方小姐,數年來左手要拿東西時都會顫抖卻不以為意。近日他發現走路越來越不穩,甚至到不扶牆便無法行走的地步,因此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掛急診。經過神經內科醫師診視發現,方小姐還有肌張力不全、動作遲緩等神經症狀,眼睛也有典型的棕色環(Kayser-Fleischer r...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假期放鬆,難免大吃大喝,生活作息不像平常上班時的規律,等到過完年後回到工作崗位,突然發現自己的身材走樣了,甚至肚子胖了一圈,衣服和褲子好像穿不下,這時候真的要買新衣新褲了。肥胖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說,現代高熱量的飲食與靜式的生活型態,肥胖儼然成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追查台灣COVID-19(武漢肺炎)第19例案例,發現妹妹因聚餐接觸感染,目前住院治療中,相關接觸者防疫單位正在掌握中,因此詳細情形仍不明朗,總計目前台灣有23例武漢肺炎患者。日本鑽石公主號台籍成員原樂觀估計今(19)日可包機回台,但目前外交部確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