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藥品GMP分包裝 民眾用藥有保障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近日有媒體報導提及基層診所使用分裝藥物,標示簡陋且易衍生污染的問題,食藥署說明依藥事法第57條明文規定,藥物製造需符合藥物優良製造準則(GMP),並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檢查合格後,才能製造;而GMP也有明訂藥品的製造、加工、分裝及包裝,應符合PIC/S GMP標準,請民眾安心!

食藥署表示,為了確保國人用藥品質與安全,我國採用全球公認最嚴謹的PIC/S GMP標準,自藥品製造源頭就啟動對原物料供應、廠房設施與設備的把關,同時更嚴格要求製程中各項防止交叉汙染、防止混淆、確效等生產與品質管制作業,確保藥品可以持續穩定地製造;藥品出廠銷售後,也須同時進行全面性、周期性的品質監控與檢討,每年都須執行持續性的安定性試驗直到藥品末效期,確保藥品在有效期限內仍維持應有的品質。

此外,為了確保藥廠所生產的藥品能持續符合原查驗登記產品的規格及品質,食藥署每2~3年都會定期例行性查廠,並對品質不良、申訴與檢舉案件的藥廠,啟動無預警的機動性查核,;今年更啟動專案性查核,無預警赴廠確認廠內是否持續監測藥品品質,進行產品抽驗,確保在有效期限內藥品仍維持應有品質,保障消費者用藥安全。

食藥署強調,藥品「分裝」與「包裝」行為都屬於藥物「製造」過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分裝作業生產環境的潔淨度、設備、操作及衛生條件都應符合藥品GMP規範,避免藥品受到污染,而包裝作業也應有嚴格管制,避免混雜及貼錯標籤,讓民眾安心用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07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食藥署近年接獲數起姑婆芋食品中毒案件通報,103年及106年皆曾發生民眾在自家菜園將姑婆芋誤認為芋頭煮製餐點,食用後出現口腔麻痺、喉嚨痛等症狀;而109年則發生民眾至便當店外帶餐點食用後,出現喉嚨痛等症狀,該食品檢體經檢驗後確認為姑婆芋。姑婆芋、芋頭葉外觀相似 誤食恐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了達到藥品最佳治療劑量,臨床上醫師開立藥品時,有時會調整成一次吃半顆,甚至是四分之一顆,這時可得依照醫師指示服藥,若嫌麻煩自行亂服藥恐怕影響病症。一名罹患糖尿病的林太太,因血糖控制不佳,回診時醫師加入新的降血糖藥,一天三次飯前、一次吃半顆服用,但林太太認為剝半太麻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AZ疫苗先前受到血栓及不良反應事件影響,許多人仍抱持著觀望的態度。嘉義長庚感染科主任黃琮輿醫師指出,接種新冠疫苗的利大於弊,如果擔心身體虛弱會有承受不住,現場有醫師會審慎評估是否適合接種。新竹馬偕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醫師表示,施打新冠疫苗有很多好處,現在有疫苗就趕緊施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