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在觀望AZ疫苗嗎?感染科醫師破解迷思

還在觀望AZ疫苗嗎?感染科醫師破解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AZ疫苗先前受到血栓及不良反應事件影響,許多人仍抱持著觀望的態度。嘉義長庚感染科主任黃琮輿醫師指出,接種新冠疫苗的利大於弊,如果擔心身體虛弱會有承受不住,現場有醫師會審慎評估是否適合接種。新竹馬偕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醫師表示,施打新冠疫苗有很多好處,現在有疫苗就趕緊施打,最重要是減少感染及預防重症的風險。

死亡率高的錯覺 AZ疫苗真的不安全嗎?  

針對AZ疫苗血栓問題。林千裕醫師提到,後來研究發現,發生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發生率極低,「歐洲通報大約每10萬人會有1位,比例遠比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血栓風險低出許多,就算疫苗造成血栓,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大多恢復良好。」

至於疫苗施打死亡率增加問題,林千裕醫師解說,應與接種者本身情況有關,最早可以施打的AZ疫苗是從高危險族群開始施打,而年齡是死亡率的重要指標。根據內政部統計,70歲的死亡率較60歲以上的死亡率增加1倍,70歲到80歲又增加3倍,因此施打高齡族群,不管是各種原因造成死亡都會預期比年輕人高很多,也因此會有接種AZ疫苗死亡率較高的錯覺。 

看待不良事件與疫苗有沒有關係,林千裕醫師表示有幾個判斷標準,第一是「時間性」:即多久發生這些事情?比如血栓在施打完後四天到三個禮拜之間較可能發生。第二是「文獻資料報導案例」:若有血栓案例應謹慎地研究相關性,並針對重症患者死亡考慮解剖釐清相關原因,並用大數據來分析施打族群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跟背景值做比較。

AZ疫苗的價格親民 有效性會打折扣嗎?

關於AZ的新冠疫苗價格親民的價格問題,有民眾因為AZ疫苗的價格便宜而質疑其效果。對此,黃琮輿醫師澄清,AZ疫苗的研發者非常佛心,有感於疫情嚴峻,牛津大學用無償的方式將技術轉給AZ藥廠,並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且AZ疫苗不同於輝瑞與莫德納疫苗需要以冷鏈技術保存,它可以在室溫下保存,所以省下很多冷鏈與運送的成本費用。

黃琮輿醫師釋疑,目前AZ疫苗是全世界施打國家數最多的疫苗,而普遍施打成本也會下降。如果只是以價錢較低則認為效果不佳,黃醫師強調這樣說法不公平,這是希望在新冠疫情期間以非營利的方式提供疫苗,讓疫情能夠快速穩定。

有施打疫苗最重要 早日達成群體免疫      

很多人擔憂AZ的抗體濃度沒有mRNA高,黃琮輿醫師反問「中和抗體比較低就沒有保護力嗎?」,「中和抗體多高才有保護力,尚待研究證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疫苗產生的抗體濃度會有個別差異;再者,接種疫苗是為了預防感染後的重症及死亡。站在群體免疫的觀點,有更多人接種疫苗台灣才會安全。

林千裕醫師補充,雖然抗體濃度高有足夠的保護力,但最重要的是在遇到病毒時,會不會被感染,是否產生嚴重的併發症、致死風險等。提醒民眾勿存有抗體濃度迷思,最重要是減少感染及預防重症的效果,現在市面上的疫苗效果都相當好,我們不知道是疫苗先來還是疫情先到,最好的疫苗就是你所能打到的疫苗。

黃琮輿醫師提醒,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施打疫苗是保護自己及家人的最佳方式。在未來的生活,我們要學習與病毒相處。能夠打的疫苗就是好疫苗,即便接種疫苗可能會遇到副作用,但大多數的副作用兩天內會緩解,施打新冠疫苗的利是遠大於弊。若民眾擔心身體比較虛弱,現場醫師會謹慎評估,施打第二劑時也會詢問第一劑接種狀況,針對民眾問題說明及協助。

林千裕醫師呼籲,即使打完疫苗後,仍要繼續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

【延伸閱讀】

怎麼看老人家AZ疫苗施打 台大醫師:AZ相對安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昨(17)日宣布,台灣最快本周開啟新冠疫苗人體試驗,今(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補充,陸續將會有其他業者投入實驗,當有效疫苗產出,醫護與防疫人員將會是首批施打對象。另一方面,居家檢疫即將開放一般旅館,指揮中心強調,新冠肺炎不會由冷氣管路傳開,做好清消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在是釋迦夏期果生產的時節,釋迦果肉香甜、柔軟且含有豐富的鈣、鐵、磷、鋅等礦物質,品質佳營養豐富,消費者選購時可以挑選外觀圓整,鱗目大且為綠色或黃綠,鱗溝已開展的果實,不可放冰箱、不用塑膠袋保鮮膜包覆,在室溫下等待後熟變軟後方可食用。密封缺氧無法軟熟 且易產生異味台東區農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心跳變快是心臟病發作了嗎?」、「睡眠品質不好,對我的心臟有影響嗎?」健康相關的APP和智能健康手環雖然可以提供我們多項身體指數,但最近有研究表示,這類型產品也可能反而增加生活焦慮感。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研室助理教授Tariq Osman Andersen表示,研究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國外1項大規模研究發現,幼童常以智慧型手機瀏覽社群媒體,雖然對社交能力影響不大,但如果每天多次造訪線上遊戲或社群網站,社交技巧就會比同年齡小朋友來得略低。 該研究主持人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學者,研究團隊比較1998年(臉書成立前6年)及2010年(第1台IPAD首次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