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行動慢、疲累、體重減輕誤認老化 4成老人陷「衰弱」前期

▲有4成老人家其實是衰弱前期,醫師提醒,勿將衰弱視為老化過程。(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行動緩慢、疲累、體重減輕,人老了自然該有這些症狀嗎?千萬別把異常當正常!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老人醫學門診醫師林純聿就提醒,「衰弱」是高齡者的風險指標,也是影響老年人失能、疾病預後的重要因素,事實上,約有4成老人家其實是衰弱前期,勿將衰弱視為老化過程;緩慢的散步亦對延緩衰弱並無實質幫助。

82歲、有慢性疾病的李婆婆就是一例,自從跌倒骨折手術後,日常生活功能大幅下降,雖然傷口已癒合,仍然每天疲倦、食慾差、白天嗜睡,下床活動意願降低,家人帶往檢查,評估為衰弱合併老年憂鬱,經用藥及復健運動,進步到自己使用單邊四腳拐杖走路,食慾、力氣大幅進步,恢復精神。

林純聿表示,衰弱是從身體強健到功能衰退的變動狀態,經常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過程,實際上,若能早期發現衰弱情形並介入,就有機會延緩衰弱狀態、延緩失能。

衰弱大致分為前期、中期、末期三階段,醫師指出,一旦病人因行動緩慢、疲累、體重減輕、多重用藥或頻繁就醫等因素就醫,醫師會透過「周全性老年評估」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顧計畫。

林純聿說,一般而言,衰弱前期著重調整生活模式,藉由營養及運動來改善衰弱情形;中期強調跨領域醫療團隊介入,全面檢視是否有不當用藥及其他危險因子,並建立照護計畫;當病患進入到行動不便、日常生活完全依賴,就屬於末期階段,需提早討論安寧緩和照顧。

林純聿提醒,民眾應積極面對「老化」的來臨,在衰弱前先行改變生活作息、維持均衡的營養以及好的運動習慣,經評估為衰弱前期的長者,在沒有腎臟病等疾病的考量之下,建議每天每公斤補充1至1.5克的蛋白質;並自行練習抬腳、抬臀、站、走等肢體肌力訓練,增加肌力避免肌少症;並應定期健檢,評估身體狀況,才能享有健康老年生活。

如何評估「衰弱」情形?林純聿指出,70歲以上長者或1年內出現非自願性體重減輕大於5%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可由下列5項目來評估,符合1至2項屬衰弱前期,建議調整飲食、運動、每年追蹤;若超過3項,就為衰弱表現,可前往老人醫學門診進行整體性評估:

1.速度緩慢:行走六公尺時間大於7.5秒(即每秒小於0.8公尺)。

2.無力:慣用手最大握力,男性小於26KG、女性小於18KG。

3.體重減輕:體重較前一年減輕超過4.5公斤。

4.疲憊:過去一周超過三天,做事情感覺費力或無法出門。

5.低活動:男性一周消耗卡數小於383卡;女性一周小於270卡。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失智症常見於年長者,但卻不是自然老化的現象,而是一種大腦的疾病。林口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劉育澤醫師表示,失智症的常見症狀包括認知功能與記憶力大幅減退,甚至出現情緒失調、妄想等行為,最終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早期失智症常見的徵兆包括: 1. 記憶力大幅衰退,影響日常生活。 2. 語言表達或書寫出現...

閱讀詳情 »

行醫三十餘年, 直接或間接見證患者膝關節軟骨再生的證據無數,深信只要能改善膝關節的內部環境,軟骨絕對有自我修復而再生的能力。 如同人體身上的各種組織,軟骨平時是處於破壞與生成持續進行的代謝平衡狀態。雖然主流醫界至今仍認為關節軟骨沒有或僅有低再生能力,但也有學者觀察孕婦生產前後及外傷後的病人,發現關...

閱讀詳情 »

維生素B12對身體而言需求量不多,但卻不可或缺,然而,若平日茹素者,又該如何補充維生素B12呢?營養師陳玉蘭表示,雞蛋、牛奶也含有足量的維生素B12,但若為全素者,則建議可補充綜合維生素,以滿足身體營養所需。  維生素B12對身體不可或缺,攝取足量的維生素B12有助於維持腦神經系統健全以及造血功能正...

閱讀詳情 »

    最近腸病毒同學抱怨,說他替腺病毒同學背了很多黑鍋,好委屈,明明冬天他都在放假,躺著也中槍,希望奶爸説句公道話。 疱疹病毒也會引起嘴巴破,而且更加會反覆高燒。它所引起稱為:疱疹性齒齦炎。它剛開始症狀跟腸病毒會很像,比較不一樣的地方:疱疹牙齦會腫、舌頭破得厲害、甚至流血。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