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視力變差要當心! 白內障過熟恐引發青光眼

視力變差要當心! 白內障過熟恐引發青光眼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72歲的梁爺爺,因為視力突然越來越模糊,行動變得更加緩慢,一開始以為只是年紀大了並不特別在意,但家人發現情況越趨嚴重,督促爺爺檢查後,發現竟然是過熟的白內障併發青光眼導致,也因為太晚就醫,爺爺的視神經已萎縮,造成周邊視野受損,所以行動才如此受限。爺爺嚷著想恢復以前清晰的視力,但不想戴老花眼鏡,經專業眼科林耀華院長施以白內障手術置換「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後,爺爺雙眼視力成功恢復為1.0,看遠、看中近距離一次搞定,解決了生活中的諸多不便。

換眼鏡仍看不清 小心白內障過熟

林耀華院長解釋,白內障是老化過程中,眼睛水晶體使用久了,累積許多紫外線傷害,造成水晶體混濁硬化,如同「玻璃」舊了產生霧化的現象。白內障初期沒有症狀,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透明的水晶體變得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即使戴眼鏡也無法矯正,而當視力低於0.4時就會影響日常生活,應盡速就醫。

白內障不治療很嚴重嗎?林院長指出,台南多數獨居老人不方便就醫,就醫也害怕手術,常選擇聽信偏方,導致視力越來越模糊,不想出門、開車,就算在家電視也看不清楚,生活品質嚴重惡化。水晶體過熟,而引發急性青光眼及頭痛等症狀,也導致手術難度大增。患者一旦視神經萎縮,即使手術成功,視力可能也無法完全恢復,甚至有失明風險。

白內障手術快、無疼痛 輕鬆完成人工水晶體置換

白內障需以手術清除並置換人工水晶體。林耀華院長說明,白內障手術以超音波乳化術為主,在眼尾施以微小傷口,伸進超音波探頭,乳化並吸除白內障,再植入人工水晶體,「就像換新的玻璃,手術只要幾十分鐘,僅表面麻醉,幾乎沒有痛感,術後即可回家。」

林院長提醒,術後要減少劇烈運動、戶外活動,避免水流入眼睛,且一定要定時點抗菌、消炎的眼藥水,就可避免感染。

單焦點、多焦點、長焦段人工水晶體 怎麼選?

現代人對視覺品質要求高,遠中近視力都要兼顧,要能開車、看電視,還要能滑3C產品。醫師視患者需求建議人工水晶體,並評估患者配戴老花眼鏡的接受度非常重要。人工水晶體可以區分「單焦點、多焦點和長焦段」三類。「單焦點水晶體」可以看遠,但看中近距離須配戴老花眼鏡;「多焦點水晶體」則補足中近距離需求,但夜間較容易出現眩光、暈光、遠處視野偏暗等情況,容易影響夜晚視覺品質。不過,隨著技術演進,眩光問題已逐漸改善。

而「長焦段水晶體」降低了眩光、暈光的影響,提供中到遠距離長範圍的連續視力,一併解決近視、和老花問題,病患普遍術後滿意度良好。對於經常外出、運動或有夜間用眼需求的患者,會是一個可以優先考慮的選項。林院長另外補充,其實散光也會影響遠中近視力,若有需求,患者也可以利用散光矯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來同時解決白內障及散光情況。

預防紫外線 避免白內障早報到

林耀華院長表示,曾有過幾位獨居老人的患者案例,因為很久沒出門上菜市場、運動,鄰居上門關心並陪同就診才驚覺得了白內障。民眾應多留意視力是否發生變化,若有疑慮應盡速就醫,以免視力持續惡化影響日後手術恢復。他也提醒,民眾應減少眼睛過度曝曬紫外線,出門盡量配戴太陽眼鏡,並多吃抗氧化的食物,應可預防白內障提早報到。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6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從事裝潢業48歲的林先生,罹患糖尿病已長達十多年,他自詡血糖控制良好,因而未定期作眼底檢查,某日清晨醒來,發現眼前一片模糊,立即就醫檢查確診為嚴重黃斑部水腫,所幸經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抑制劑治療後,視力獲得改善。控糖一流 卻忽略檢查眼睛收治該病例的壢新醫院視網膜科主治醫師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蔡孟泓報導)腦動脈瘤因腦部動脈血管壁局部膨出,是造成嚴重出血性腦中風的原因之一。據統計,每100人中就有3到4人患有腦動脈瘤,女性比男性多,雖然破裂機率很低;不過,一旦發生,有3分之1的病患就會當場死亡。雙和醫院副院長陳啟仁表示,當腦動脈瘤壁形狀較大,就會產生劇烈頭痛,病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少上班族總是喝咖啡,開啟忙碌一整天,也有些人習慣熬夜時,用咖啡來提振精神,還有人喝咖啡是為了減重!營養師指出,喝咖啡確實能夠幫助肥胖者減重,根據研究發現,在早餐時及運動前1小時,喝咖啡減重的效果特別好。咖啡好處多 使人愉悅、提高代謝咖啡的好處可不少。員林基督教醫院營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糖尿病最怕併發症,尤其是腎病變,病況嚴重時,就得面臨洗腎人生!糖友要預防腎病變,須注意是否有蛋白尿出現,除要好好控制三高,在飲食上更是要小心,千萬不可吃出蛋白尿;但是,到底該如何吃呢?糖友蛋白尿比例約四成 多在罹病十年後出現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表示,蛋白尿是糖尿病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