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體微循環出現障礙導致缺氧 血壓升高恐是代償反應

身體微循環出現障礙導致缺氧 血壓升高恐是代償反應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過大,又因空氣汙染、缺乏運動及飲食不節制等,往往容易導致各種文明病上身,舉凡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憂鬱及失智等病症,都與微循環障礙有著密切關聯。當身體微循環出現障礙,代表著體內的組織正處於缺氧狀態,形成氧氣供不應求的透支現象,加速衰老。換言之,改善缺氧狀態、優化體內氧氣,微循環障礙就能獲得改善,有助提升自癒能力。

暢銷書《優氧》作者張安之指出,動脈就像馬路底下的大自來水管、微血管如同家裡水龍頭的小水管,大動脈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廚房的小水管堵住了,就算大水管再怎麼暢通也無濟於事。身體的血液從心臟出來,經過動脈接到微血管,再經由靜脈回流至心臟,身體的每個細胞透過微血管獲得所需的營養和氧氣,也透過微血管將身體的代謝廢物送走,這個現象稱為「微循環」。

對於細胞而言,微循環是唯一能夠獲取氧氣和營養的方式,當微循環出現障礙,細胞就容易病變,身體也會反映出各種病痛。以身體器官為例,如大腦出現微循環障礙,為改善血液流動使其能順暢,「血壓提高」就是身體的一種代償反應,意即身體自動權衡利弊得失後做出的機制,血壓提高在短期內雖能滿足部分器官的需求,長期恐付出血管硬化甚至鈣化的代價。

張安之提出醫學新觀點,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中風,復健良好的關鍵之一在於局部微循環必須重建。一般藉由血循藥物治療,再加上神經刺激,目的是為誘導神經細胞的活化並恢復功能,但前提是先建構好的微循環,提供末梢循環健全的環境,一方面給予細胞充分營養、一方面又給予神經充分刺激,雙管齊下,對於身體修復才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日常生活中,環境密閉、空氣汙染、壓力過勞、運動不足、緊張焦慮等都會導致缺氧體質,當人生活透支就會造成身體缺氧,形成供需不平衡,進而引起細胞發炎,例如肩頸痠痛的成因可能是長時間維持某個姿勢,導致肩膀肌肉出現大量乳酸堆積,引起局部疼痛發炎,出現病症的部位可能在腰、背或其他任何器官,可推論這些部位已有微循環障礙的危機。若以中醫論點來看,各種病症反映出的微循環障礙程度輕重,大致可從熱性、濕性及寒性3種體質來判斷。

一旦身體細胞缺氧時,首先,代謝毒素如乳酸、自由基會大量增加,導致細胞損傷、發炎,這屬於熱性體質,對應的疾病包括癌症、炎症、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慢性發炎疾病;再者,身體能源消耗增加,導致血糖、血脂和血壓都提高,損傷血管造成循環障礙,形成水腫現象,這是濕性體質,對應的疾病包括代謝症候群,如糖尿病、高血脂、中風等;最後,身體可用能量不夠,機能下降時產生熱能也較少,中醫歸類寒性體質,易引發荷爾蒙分泌失調、功能性腸胃炎、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等功能性疾病及大腦神經的病變。

從熱、濕、寒不同體質的病症表現,新病或痼疾、發生部位及範圍大小等,都可以做為疾病風險的判斷。張安之強調,平日改善血液中缺氧問題的保健可從飲食和運動2大方向做起,包括掌握當季食材、多樣性攝取、7分飽,以及吃得開心4大原則,有飢餓感再食,不餓就不食,勿過量是很重要的飲食觀念。

現代人常久坐,平時運動可選擇深蹲、跳繩、爬樓梯,皆有助於加強下半身肌肉量。雖然人體有強大自我修復能力,但前提是必須對健康有自主意識管理,提早阻絕病因,才能儲存健康,此外,也建議民眾平時可多補充有氧食物或有氧飲品,藉此提高身體攝氧量,增加細胞代謝力及調節生理機能。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不少愛美女性化妝時總愛戴上假睫毛,讓睫毛看起來像芭比娃娃一樣捲翹濃密,為了保障婦女朋友的雙眼健康,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轄內販售的假睫毛膠水、睫毛膏等相關化粧品,結果有30件產品防腐劑甲醛含量都符合規定,但有2件未標示全成分,已依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規定,要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流感疫情升溫,最近常發生一家多口互相感染到醫院看診,或半夜發高燒送急診,急診人數驟增許多,以童綜合醫院為例,因流感掛急診的人數就暴增2成。醫師指出,緊接著農曆春節的到來,恐將再爆另一波的流感疫情,民眾不可不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楊忠謀表示,冷氣團一波波報到,導致罹患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坊間醫美診所林立,發生醫療糾紛問題層出不窮,去年衛生福利部為解決醫美亂象,推動美容醫學機構認證,但政策實施一年,通過認證的醫療機構全台只有3%,且已通過認證的竟然還出現違法情事,台灣女人連線痛批,醫美品質認證政策成效不彰,根本無法保障民眾的醫療安全。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許多民眾已經開始期待春節連續假期的到來,但其實要注意的是,過年期間往往大吃大喝,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造成身體負擔,出現不適等現象;因此,高雄第一藥師公會理事長陳映伶指出,民眾最好能提前準備相關用藥,才能避免假期無處可醫的困擾出現。包括緩和腸胃疾病的胃腸藥、綜合感冒藥或抗組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