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近視一夜暴增「350變1100度」! 登山男不是高山症竟是這原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視度數短時間暴增,小心背後原因不單純!一名38歲男子,日前自行開車要去爬山,開到一半卻發現無法看清楚儀表板上的數字,原本以為應該只是夜色昏暗的原故,但爬山過程當中卻感覺視力越來越模糊,但說服自己只是疲勞所致,直到下山至眼鏡行一測,發現近視度數竟由350度飆升至1100度,禍首竟是對高山症藥物過敏。

該名男子是與朋友相約爬山,先服用半顆高山症藥物後,再開車前往約定地,翌日清晨又服下半顆藥物,下山發現視力真的不對勁後,只好趕緊就醫。

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主任徐維成表示,經檢查及問診後,判斷男子應是對高山症藥物中磺胺類成分過敏,才造成度數驟增,為避免併發急性青光眼,即刻施予藥物治療,還好一周後視力就恢復,回歸正常生活。

徐維成指出,男子所服用的藥物-乙醯唑胺(Acetazolamide),非常常見,為一種口服降眼壓藥物,常用於青光眼的治療,被證實有效預防高山症。不過乙醯唑胺可能的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感覺異常、食慾不振、嗜睡等,但是否因服藥產生不適則因人而異。

較大的問題在於,該種藥物含有磺胺類成分,一旦對磺胺藥物過敏者,將產生過敏情形,一般常見是皮疹、皮膚搔癢,少數嚴重者則會有呼吸困難、休克等情況,像男子這般服用少量藥物,即出現急性度數驟增者,臨床少見。

徐維成表示,進一步檢查發現,男子的眼部結構、視網膜、視神經均無異常,但角膜到水晶體的深度明顯縮短,僅存約2.5MM(正常約3.5mm),考量其過往登山並未出現類似情形,此次是第一次服藥,又在登山前即出現徵狀,判斷是藥物過敏產生的免疫系統反應,而非高山症症狀。

徐維成說,藥物經血液流經眼部引發免疫反應,造成睫狀肌水腫收縮下降,體積變大,使瞳孔受水晶體擠壓向前移動,造成視力劇變,如果沒有即時處置,可能併發急性青光眼,甚至失明。。

醫師提醒,民眾用藥前,須謹慎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服用該類藥物,若有藥物過敏史,在就診時主動告知醫師。同時也重申,藥物過敏造成視力驟降情形雖屬少見,但民眾仍需保持警覺,若服藥後視力持續模糊且休息無好轉,或有其他不適情形,請即刻停藥並儘速就醫,避免憾事發生。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小感冒害她「沒胃口」整整3個月? 一就醫才知晚期胃癌已四竄

能灌零卡可樂?只吃一餐? 最夯168斷食法跟著醫師破解7大地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趨緩,新北市今天新增5例確定病例,連續2天確診數低於10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增的5例確診中1例感染源釐清中,確診者的接觸者都已居家隔離。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主持防疫應變會議會後線上記者會時說明,三重有3人染疫,蘆洲與中和各有...

閱讀詳情 »

今天指揮中心公布本土確診共12例,台北市占7例。北市府也在下午公布確診者足跡,曾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中山-新店線、台北車站台鐵站1樓夾層廁所、家樂福北投店等場域,北市衛生局也提醒民眾曾有相關活動使請多加注意。案15642於7/23確診,為家管,初判可能感染源尚待釐清,7/8、14及22上午至士林市...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13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2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案例。個案分佈以台北市7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5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2例本土病例(其中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6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

閱讀詳情 »

北市、桃園相繼發生確診案例曾前往汽車旅館開Party,引發熱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旅館、旅宿業者未來若未通報者,將依《發展觀光條例》53條處罰,情節重大者,可廢止其營業執照或登記證。台北市政府24日公布確診者足跡,台北市7例中,特別是部分案例是透過交友軟體認識而到外面旅館開P...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