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近視一夜暴增「350變1100度」! 登山男不是高山症竟是這原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視度數短時間暴增,小心背後原因不單純!一名38歲男子,日前自行開車要去爬山,開到一半卻發現無法看清楚儀表板上的數字,原本以為應該只是夜色昏暗的原故,但爬山過程當中卻感覺視力越來越模糊,但說服自己只是疲勞所致,直到下山至眼鏡行一測,發現近視度數竟由350度飆升至1100度,禍首竟是對高山症藥物過敏。

該名男子是與朋友相約爬山,先服用半顆高山症藥物後,再開車前往約定地,翌日清晨又服下半顆藥物,下山發現視力真的不對勁後,只好趕緊就醫。

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主任徐維成表示,經檢查及問診後,判斷男子應是對高山症藥物中磺胺類成分過敏,才造成度數驟增,為避免併發急性青光眼,即刻施予藥物治療,還好一周後視力就恢復,回歸正常生活。

徐維成指出,男子所服用的藥物-乙醯唑胺(Acetazolamide),非常常見,為一種口服降眼壓藥物,常用於青光眼的治療,被證實有效預防高山症。不過乙醯唑胺可能的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感覺異常、食慾不振、嗜睡等,但是否因服藥產生不適則因人而異。

較大的問題在於,該種藥物含有磺胺類成分,一旦對磺胺藥物過敏者,將產生過敏情形,一般常見是皮疹、皮膚搔癢,少數嚴重者則會有呼吸困難、休克等情況,像男子這般服用少量藥物,即出現急性度數驟增者,臨床少見。

徐維成表示,進一步檢查發現,男子的眼部結構、視網膜、視神經均無異常,但角膜到水晶體的深度明顯縮短,僅存約2.5MM(正常約3.5mm),考量其過往登山並未出現類似情形,此次是第一次服藥,又在登山前即出現徵狀,判斷是藥物過敏產生的免疫系統反應,而非高山症症狀。

徐維成說,藥物經血液流經眼部引發免疫反應,造成睫狀肌水腫收縮下降,體積變大,使瞳孔受水晶體擠壓向前移動,造成視力劇變,如果沒有即時處置,可能併發急性青光眼,甚至失明。。

醫師提醒,民眾用藥前,須謹慎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服用該類藥物,若有藥物過敏史,在就診時主動告知醫師。同時也重申,藥物過敏造成視力驟降情形雖屬少見,但民眾仍需保持警覺,若服藥後視力持續模糊且休息無好轉,或有其他不適情形,請即刻停藥並儘速就醫,避免憾事發生。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小感冒害她「沒胃口」整整3個月? 一就醫才知晚期胃癌已四竄

能灌零卡可樂?只吃一餐? 最夯168斷食法跟著醫師破解7大地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圖說:鄢源貴醫師說明,定期追蹤、避免惡化、控制病情找回幸福人生。 (圖/鄢源貴醫師提供) >(記者張耀元報導)39歲的凱莉(化名)長期飽受經痛與經血過多的困擾,不僅影響工作效率,夜晚更難以成眠,情緒變得非常負面,經朋友介紹至婦產科求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橫徑竟有9公分,已是正常子宮(4.5到5.5...

閱讀詳情 »

台北榮總病理檢驗部進行萬人血清學調查,其中有11人帶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抗體,回推全台民眾,約有1萬1800人可能帶有抗體。對於這項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上午說明,受於研究限制,無法確定抗體陽性反應者裡是否有確診者、從國外回來的,或是確診接觸者,另外,也不適宜將醫學...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日新增7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個案,下午2時將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最新疫情,以及其他防疫作為。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49例確診,分別為657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

閱讀詳情 »

▲「無壓工法」作業時不會讓施作壓力大於常態使用水壓。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定期洗水塔就夠了?民眾雖然明白水質的重要性,但似乎忘了連接水塔與家中的水管,才是將水送到杯子、餐桌、浴缸的重要關鍵。專家表示,若長久不清理水管,不僅會滋生菌藻類、微生物,老舊鐵管更可能氧化生鏽,待重金屬溶入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