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退化性膝關節炎 不是非開刀不可

退化性膝關節炎 不是非開刀不可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近年台灣運動風氣興盛與步向高齡化社會,關節的運動損傷或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日益增多。根據統計,70歲以上的年長者其發生率高達70%,好發於膝關節、手關節、髖關節,也可見於其他關節。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致病原因很多,主要有年齡、體重過重、膝周圍韌帶損傷、非感染性骨壞死、血友病、神經病理性關節疾病等,而其治療方式,應先運動增加關節附近肌力,並依其嚴重程度,可先採用玻尿酸與PRP注射治療。

關節磨損發炎 應先運動增強肌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主要是磨損使關節囊發炎,進而產生關節變形、骨刺等,最常見症狀為關節腫脹僵硬,上下樓梯甚至行走時疼痛,活動受限,常可聽到不正常的磨擦聲響,甚至變形。

膝關節損壞就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陳昱彰說,在嚴重關節變形前,應先運動增強關節附近肌肉,幫助承受身體重量。若是已受損的關節軟骨,就儘量採取緩和不負重的運動,如游泳或緩和散步。畢竟人活就要動,好的關節與肌力,是我們健康生活很重要的部分。

依嚴重程度治療 注射、微創為優先

陳昱彰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運動傷害與退化性關節炎,以玻尿酸關節注射與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為主。玻尿酸可補充關節液潤滑關節,減低因行走造成的不適與傷害,並修復關節結構及減少發炎反應的產生;PRP注射是利用自體生長因子,活化再生關節內退化受傷的組織,促進軟骨與韌帶修復,以達治療目的。

此外,還可以關節鏡手術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陳昱彰醫師說明,關節鏡手術是微創傷口的檢查合併治療的方式,在二到三個約1公分的小切口,使用關節鏡清除發炎組織,修復破損的半月板及軟骨。所以當膝關節疼痛,但還尚不需關節置換手術時,關節鏡手術是相當可靠的治療方式。

陳昱彰提醒,良好的運動習慣、正確的運動方式、健康的生活型態可保持關節的健康與活力。對於已受傷的關節,必須好好保養,積極治療,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前,有很多方法及治療可將退化性膝關節炎對日常生活不便的影響降低,生活品質因而獲得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八歲的佑佑某天從學校回來,身體出現微凸起、略帶紅色的皮疹,一塊一塊的像蚊子叮到一樣,也抓個不停,當天晚上馬上到診所就醫,醫師診斷為蕁麻疹,但服用藥物後,症狀改善不明顯,進一步至奇美醫學中心住院檢查時,發現黴漿菌抗體呈現陽性反應,確診是黴漿菌引起的蕁麻疹。兒童常見過敏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疫情來勢洶洶,面對網路訊息時刻刷新,如果長期接收帶有負面情緒的大量訊息,其實容易逐漸累積心理的負擔並且產生持續的慢性壓力,釀成失眠、緊張、焦慮,憤怒與憂鬱,進而造成生理症狀,並影響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力下降,除不利抵抗病毒,甚至因出現上述生理症狀,進一步加劇恐慌感。充分睡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防疫期間不出門,也能做免費大腸癌篩檢!癌症持續蟬連臺北市十大死因之首達40餘年,大腸癌位居癌症死因第二位。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不妨把握機會注意自身健康。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更主動將大腸癌採檢管郵寄給民眾,在家完成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專家們都強調「提升免疫力」是防疫之道,民眾如果想補充營養素,藥師徐愛婷提醒,少不了維生素A、B、C以及鋅。水溶性vs.脂溶性 最佳服用時機不一樣維生素B、C等水溶性保健品空腹吃吸收率更好;維生素A是脂溶性保健品,餐後服用更理想。比起保健品,藥師更建議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