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透過治療與安胎 雙子宮也能順利受孕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雙子宮的發生率約千分之一至3%,且懷孕後容易流產,因不易察覺,甚至可能終生都未曾發現;開業醫試管嬰兒中心院長郭鴻璋指出,雙子宮屬於先天性,可透過超音波、子宮鏡等進一步檢查,通常月經不會有異常現象,透過治療與安胎,仍可自行懷孕。

臨床上,1名婦女因懷孕後再度流產,經檢查後,才發現有兩個子宮,醫生透過不孕症治療,配合安胎後,已順利剖腹生產;郭鴻璋說,雙子宮又被稱為子宮畸形,最常見為間隔子宮、雙角子宮、單角子宮以及雙子宮等四種形狀,主要是左右兩側的管狀構造,隨胚胎發育,漸漸向中央靠近,融為一體,成為子宮構造,但若融合中出現問題,就有可能使子宮發生異常。

雙子宮懷孕後要多注意,因仍存有30%的流產機率,及20%的早產機率;郭鴻璋醫師表示,早期壞孕時應盡量放鬆心情,且避免提重物、劇烈運動等,重要是要定期接受產檢,才能提早發現是否有先兆性流產現象。

另外,到了懷孕中期,也應減少不必要的長途旅行,且增加產檢次數,才能有效防範早產;郭鴻璋建議,婦女有不孕或兩次以上習慣性流產等現象,則可依照嚴重程度,選擇矯正手術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才能增加懷孕的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73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患者未來會不會演變洗腎命運,關鍵在於生活態度!衛福部彰化醫院衛教中心個管師邱小佳提及,台灣每年新增的洗腎者有一半來自糖尿病患者,但其實若患者態度是正面且積極配合者,大部分都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況,不太會面臨洗腎命運,但若對於糖尿病置之不理,飲食未節制也不運動,恐怕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過去曾有氣胸病史的15歲鄭同學,日前因左胸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呼吸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並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復發。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洪嘉聰表示,鄭同學發作次數頻繁,右側也曾發作過氣胸,以「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雙側肺泡切除術併肋膜沾黏術」治療病人,術後第5天,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社會邁入高齡化,罹患失智症之人口逐漸增加。失智症的治療以及照護是現階段大家所關注且致力發展的部分。藥物治療仍是選擇,但每個人對於藥物的效果不盡相同,尤其是對於失智症相關的精神行為症狀,藥物的治療效果往往成效不佳。失智症非藥物治療 助改善認知功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