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7種食物毒如砒霜,你卻經常吃個不停

這7種食物毒如砒霜 你卻經常吃個不停對吃貨們來說,最傷心的莫過於告訴他們很多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其實毒性很大,比如他們啃得津津有味的辣鴨脖就含有可吞食病菌和病毒的淋巴腺。你到底是要吃得明白,還是「寧願死,也要吃」呢?如果是前者,那下面這篇文章你必須看一看。

 

1、雞頭、翅尖、脖子等肉類部位

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而翅尖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此外,雞鴨皮、動物腺體、頸肉等部位都不可食用。

2、「處理」過的水果

使用膨大素、催長素令水果早熟,用膨大素催個,催紅素、漂白粉、著色劑(檸檬黃)為水果染色。這類水果的共性就是「虛有其表」,吃起來沒有水果味,或者著色不均勻,易腐爛等。購買時需認真鑑別。

3、油膩的食品

油膩的食品不僅包括油炸類食物,還有一些膽固醇含量較高的動物內臟等。這些食品吃後會加重腸、胃、肝、膽和胰腺的工作負擔,刺激神經中樞;影響睡眠質量。而三高人群更應該嚴格控制。

4、隔夜菜

“隔夜菜”並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放置時間超過8—10個小時,就應該算隔夜了。而導致食物中有毒成分增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另一個原因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污染。

5、部分超市便利食品

(1)罐裝番茄醬

罐中的樹脂含有合成雌性激素——雙酚,會引起生殖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等病症。雙酚水平超量,會抑制精子生長或損害染色體。每升罐裝番茄中有50微克的多酚,足以影響人們的健康,尤其是年輕人。

 

(2)微波爆米花

袋子中的化學物會引起不孕、肝癌、睾丸癌和胰臟癌。微波會使這些化學物進入爆米花從而進入機體。

 

6、溫度過高的茶飲

溫度過高的茶飲,容易增加食道癌風險。當茶水水溫介於65℃~69℃時,食道癌發生風險會翻倍,一旦茶水的水 溫超過70℃,食道癌發生率會增加8倍。若茶水倒出後2分鐘內就喝完,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比等4分鐘後再喝上升5倍左右。而另有研究發現,喝茶時,茶水溫 度介於56℃~60℃,對健康較為有利。

 

7、受污染或變質的蔬菜

(1)無根豆芽菜

無根豆芽菜在生產過程中,多施用除草劑,而除草劑中含有使人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有害物質。

(2)腐爛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產生毒性很強的黃樟素。即使量很少,也能引起肝細胞中毒和變性。

(3)發黃的銀耳

變質發黃的銀耳是受黃桿菌污染所造成,吃了可引起頭暈、肚痛和腹瀉等中毒現象

文章來源:http://www.vi vijk.com/jk/201410/542557_2.html

儘快轉分享給你關心的人,千萬不能再吃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罹患C型肝炎是可以治癒的!一名43歲吳姓女公務員,經常覺得疲倦,每天靠B群維持體力,五年前就醫被診斷出罹患C型肝炎,經由積極治療,目前肝指數恢復正常,肝病毒檢測呈陰性;勇敢對抗C肝5年,讓她人生逆轉勝。收治這名吳姓女公務員的財團法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醫療總監戴嘉言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響應智慧城市與健康雲服務政策,於6家院區8處服務據點設置北市府「健康便利站」(HATM),新光醫院也接著將於十月底前設置,共同提供到院民眾便捷的健康量測服務,測量結果將以雲端技術儲存在個人專屬帳戶,可隨時登入帳戶追蹤血壓值趨勢,輔助市民做好個人血壓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醫療科技蓬勃發展,加上國際醫療旅遊很時興,不少國家都投入國際醫療旅遊行列;台灣近年來也積極發展國際醫療,相較其他國家,台灣醫療水準高、費用合理、人員素質佳、環境好,很適合國外觀光旅客與歸國華人進行醫療保健的服務。健康也講究土親與親民價固然亞洲鄰近國家早已推行國際醫療的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大腸直腸癌分為「出血症狀」的糞便出血反應、「腸胃道症狀」易腹痛脹氣、排便習慣改變;以及「全身性症狀」包含貧血、體重減輕等,民眾平時若未多加留意,往往就醫時恐已晚期。過去晚期經多線抗癌藥物治療後,腸癌晚期患者常面臨無藥可用情況;隨著醫藥界不斷致力研究,已有「口服標靶」藥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