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選對治療方式 靜脈栓塞不再是個未爆彈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70歲老翁,腎疾開刀後出現近心端深部靜脈栓塞,血栓漫延至下腔靜脈,下肢腫脹、肢體顏色發酣,稱為藍腳急症;若不立刻有效治療,約一半機會有生命危險。但患者不久前經歷大手術,仍在復原中,若使用高劑量血栓溶解劑治療,可能造成出血併發症,反而病況加劇。經醫師建議以「物理性血栓抽吸術」清除栓塞處,至今半年,血管暢通,沒有併發血栓症候群。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李秋陽表示,靜脈栓塞是因為靜脈血流凝滯、血質黏稠,或因血管受傷發炎,導致血栓形成。臨床表現,血管發炎、肢體腫脹、疼痛、發紅等症狀。常見於搭飛機頻繁的族群,故俗稱經濟艙症候群,也時而發生於大手術後臥床過久,股、膝或脊椎關節術後不良於行的患者,或因天冷減少活動、長時間看電視打牌,及水分攝取不足的高齡者。未立即處理會使組織缺血而壞死,導致截肢;嚴重時,一旦血栓流向肺部,造成肺動脈栓塞,引發休克,甚至死亡。

深部靜脈栓塞治療目標是為了避免血栓症候群、深部栓塞復發、急性肺動脈栓塞…等更危險的問題發生。李秋陽說,目前多以肝素、血栓溶解藥物或抗凝血劑等溶解血栓的方式治療,但不見得適用於每位患者,且效果因人而異,未必理想。臨床研究顯示,肝素血栓溶解率為40-60%左右,約有5成以肝素治療的患者會於2-3年內併發血栓症候群,出現腫脹、麻痛、色素沉澱、靜脈壓上升,跛行等症狀;由此可知,血栓溶解的程度,和預後狀況、血栓症候群有著極大的關係。

「物理性血栓抽吸術」為導管技術應用的延伸,是深部靜脈栓塞治療的新選擇,李秋陽指出,除了術後傷口小外,還能將四散的血栓碎片,連同水流順著負壓方向吸入導管內,使血栓碎片不會漂散至更深處,造成其他傷害。此外,抽吸導管還可在栓塞處局部地注入血栓溶解劑,以增加抽吸效率,大幅降低血栓症後群的發生;和傳統藥物溶解與器械清除血栓相比,確實為一積極、安全、有效率,及預後佳的治療方式。

李秋陽強調,雖然,深部靜脈栓塞不像動脈栓塞有立即性生命危險,但一旦拖延未治療,器官會出現功能性障礙、隨著時間愈久愈嚴重。深部靜脈栓塞預後的好壞會因為發生原因、治療的早晚、臨床狀況及治療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結果;一定要及早發現,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血栓清除程度愈完全,患者的生活品質才更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2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阿蘭姨年輕時是鄰里間人人敬佩的模範媽媽,相夫教子之餘,家裡總是打掃得一塵不染,雜貨店亦經營有聲有色,還與社區媽媽們組志工隊幫忙鄰里間需要幫助的人。不過,自從新冠肺炎發生後,在媒體每天報導下,開始覺得每天生活都很不安穩,一下擔心開計程車的先生可能會被客人傳染,當自己偶爾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本周日4月19日藥局不賣口罩!口罩實名制實施約2個月,全台健保合約藥局每天配合政策配售口罩,今(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未來每個周日藥局都不配發與販售口罩,讓藥局能喘息1天,呼籲民眾多利用網路購買口罩。另外,指揮中心計畫將東南亞入境者納入居家檢疫管理。 &n...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傳好消息!台灣連續2天沒有新增個案,單算本土病例,則是已是連續5日沒有確診,代表台灣社區病毒防制算是守住。55例本土病例中,有10例找不到來源,顯示社區很可能已有無症狀感染者,指揮中心再度強調不會普篩去找,現有的通報與疫調方式就能夠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高人一等是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深切期盼,因此在接近青春期時,許多家長會有疑問「我的小孩開始發育了嗎?」、「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情?」、「有沒甚麼加強的辦法?」。醫師根據多年門診的經驗提出一些看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說,首先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