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選對治療方式 靜脈栓塞不再是個未爆彈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70歲老翁,腎疾開刀後出現近心端深部靜脈栓塞,血栓漫延至下腔靜脈,下肢腫脹、肢體顏色發酣,稱為藍腳急症;若不立刻有效治療,約一半機會有生命危險。但患者不久前經歷大手術,仍在復原中,若使用高劑量血栓溶解劑治療,可能造成出血併發症,反而病況加劇。經醫師建議以「物理性血栓抽吸術」清除栓塞處,至今半年,血管暢通,沒有併發血栓症候群。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李秋陽表示,靜脈栓塞是因為靜脈血流凝滯、血質黏稠,或因血管受傷發炎,導致血栓形成。臨床表現,血管發炎、肢體腫脹、疼痛、發紅等症狀。常見於搭飛機頻繁的族群,故俗稱經濟艙症候群,也時而發生於大手術後臥床過久,股、膝或脊椎關節術後不良於行的患者,或因天冷減少活動、長時間看電視打牌,及水分攝取不足的高齡者。未立即處理會使組織缺血而壞死,導致截肢;嚴重時,一旦血栓流向肺部,造成肺動脈栓塞,引發休克,甚至死亡。

深部靜脈栓塞治療目標是為了避免血栓症候群、深部栓塞復發、急性肺動脈栓塞…等更危險的問題發生。李秋陽說,目前多以肝素、血栓溶解藥物或抗凝血劑等溶解血栓的方式治療,但不見得適用於每位患者,且效果因人而異,未必理想。臨床研究顯示,肝素血栓溶解率為40-60%左右,約有5成以肝素治療的患者會於2-3年內併發血栓症候群,出現腫脹、麻痛、色素沉澱、靜脈壓上升,跛行等症狀;由此可知,血栓溶解的程度,和預後狀況、血栓症候群有著極大的關係。

「物理性血栓抽吸術」為導管技術應用的延伸,是深部靜脈栓塞治療的新選擇,李秋陽指出,除了術後傷口小外,還能將四散的血栓碎片,連同水流順著負壓方向吸入導管內,使血栓碎片不會漂散至更深處,造成其他傷害。此外,抽吸導管還可在栓塞處局部地注入血栓溶解劑,以增加抽吸效率,大幅降低血栓症後群的發生;和傳統藥物溶解與器械清除血栓相比,確實為一積極、安全、有效率,及預後佳的治療方式。

李秋陽強調,雖然,深部靜脈栓塞不像動脈栓塞有立即性生命危險,但一旦拖延未治療,器官會出現功能性障礙、隨著時間愈久愈嚴重。深部靜脈栓塞預後的好壞會因為發生原因、治療的早晚、臨床狀況及治療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結果;一定要及早發現,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血栓清除程度愈完全,患者的生活品質才更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2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身材姣好、體態曼妙,才31歲非常熱愛運動的女性業務,不論衝浪、慢跑、重訓全部都非常喜愛,然而很多人眼中的運動好手,確有難以啟齒的苦處,不但私密處容易漏尿與疼痛,經常也會「性趣全失」,相當困擾,曾自認尿道發炎到藥房買藥舒緩,但1年來仍然反覆發作,就醫才發現罹患骨盆底肌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確認,今年首例霍亂病例現蹤!東部1名80歲男性農夫,8月31日因腹瀉、全身無力、暈眩等症狀就醫住院,醫生發現典型症狀米湯樣水性糞便,立刻通報霍亂,採檢化驗確診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病況穩定未轉移至加護病房。 疾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4歲李先生,今年6月騎機車遭違規汽車衝撞,當場下肢與身體分離而殘留於機車上,被緊急送到醫院時因失血量過多,呼吸、心跳已停止,經高雄市消防隊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傷及重症外科先後接力搶救,術後送進加護病房照護;未料,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瀕臨死亡,但醫護團隊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網傳奇異果不適合跟牛奶一起吃,因為維生素C可能跟蛋白質會凝結成塊,除阻礙消化、影響吸收外,還會引起腹部不適。究竟維生素C與蛋白質是否會有不良交互作用?專業營養師批評根本無稽之談,千萬不要相信錯誤的謠言。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如果維生素C會與蛋白質交互作用凝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