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醫界憂心未來恐無藥可用

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醫界憂心未來恐無藥可用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治療細菌感染,許多民眾都服用過抗生素,而醫師在診間常會叮嚀一定要吃完藥物,不可將抗生素分送給旁人,原因就在於擔心抗生素抗藥性(AMR)問題,如抗生素研發速度跟不上抗藥性演進,很可能面臨「無藥可用」困境。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1月18至24日訂定為「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導周」,目的希望提高世界各國對於AMR的正確認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攜手提醒民眾、醫師,不可輕忽AMR的威脅。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許多住院患者都需接受抗生素治療來抑制病菌,但臨床顯示,細菌抗藥性越來越高,增加治療難度,而部分細菌已有高達7成抗藥性,常見抗生素已無法控制病情。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部分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3倍,患者一旦感染抗藥性細菌,將導致住院時間延長3至5倍,且可能提高死亡風險


《感染控制雜誌》2020年調查顯示,近9成(87.6%)受訪醫師表示,必須合併2種以上的抗生素,才壓得住病菌,或是改用廣效型的抗生素。7成多醫師認為,這個現象將增加副作用,增加住院時間,預後也變差。


衛福部資料顯示,若AMR問題持續惡化,到了2050年,台灣每年約有3.3萬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5名死者就有1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我國GDP損失2%,每年經濟損失達3000億台幣。


值得注意的是,國人對於抗生素認知嚴重不足,例如,許多人以為感冒時應該服用抗生素,但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而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無法抑制病毒。


另外,如果服用抗生素時,務必依照醫師的處方指示用藥,例如,連續服用7天,就應該確實完成用藥療程,切勿因為症狀舒緩而擅自停藥,也不可使用他人的處方藥物或自行購買。如何降低抗生素抗藥性風險?陳宜君提出,「4不1要」原則,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1.「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2.「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
3.「不」吃他人的抗生素
4.「不」要隨便停藥
5.「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至於醫師端用藥,陳宜君提醒,醫師應避免開立過量、不適當或不必要的抗生素。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小雪來了!慢性病族群做好保暖準備 避免成低溫受災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南瓜富含多種植物生化素,具有抗氧化、預防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的功效,甚至還能預防癌症!但是,成大醫院營養部鄭惠華營養師表示,南瓜中的鉀離子較為豐富,建議腎功能異常的病患減少攝取量,避免腎臟負擔過大。南瓜屬全穀根莖類,其中含有多種植化素:beta蘿蔔素、玉米黃質、葉黃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一名兩個月大男嬰,平常喝配方奶為主,食慾佳、活動力良好,但某天家長在換尿布時,發現寶寶大便帶有血絲,還有腹脹的情形發生;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寶寶有輕度貧血狀況,以及血中嗜酸性白血球稍高,研判男童是牛奶蛋白過敏所引起的腸炎。醫師建議家長停止餵食原先喝的配方奶,改成高度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陽痿原本是年紀愈大發生的比例愈高;不過,泌尿科醫師發現,勃起功能障礙,連20歲初頭的男大學生也跑不掉。原來這名男大生有糖尿病,因為糖尿病造成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進而影響海綿體血管壁平滑肌放鬆,才導致他出現陽痿。 收治這名男大生的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陳煜醫師表示,這名21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歲的王先生,偶爾會有下背痛合併坐骨神經痛的狀況,近期症狀加劇,就醫後被診斷為椎間盤感染引起。根據統計顯示,高達八成的人在一生當中,會經歷下背痛,是門診常見病症。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骨科醫師藍聖閔表示,造成下背痛的成因非常複雜,常見的因素包括扭傷拉傷或脊椎的感染與腫瘤,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