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醫界憂心未來恐無藥可用

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醫界憂心未來恐無藥可用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治療細菌感染,許多民眾都服用過抗生素,而醫師在診間常會叮嚀一定要吃完藥物,不可將抗生素分送給旁人,原因就在於擔心抗生素抗藥性(AMR)問題,如抗生素研發速度跟不上抗藥性演進,很可能面臨「無藥可用」困境。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1月18至24日訂定為「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導周」,目的希望提高世界各國對於AMR的正確認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攜手提醒民眾、醫師,不可輕忽AMR的威脅。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許多住院患者都需接受抗生素治療來抑制病菌,但臨床顯示,細菌抗藥性越來越高,增加治療難度,而部分細菌已有高達7成抗藥性,常見抗生素已無法控制病情。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部分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3倍,患者一旦感染抗藥性細菌,將導致住院時間延長3至5倍,且可能提高死亡風險


《感染控制雜誌》2020年調查顯示,近9成(87.6%)受訪醫師表示,必須合併2種以上的抗生素,才壓得住病菌,或是改用廣效型的抗生素。7成多醫師認為,這個現象將增加副作用,增加住院時間,預後也變差。


衛福部資料顯示,若AMR問題持續惡化,到了2050年,台灣每年約有3.3萬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5名死者就有1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我國GDP損失2%,每年經濟損失達3000億台幣。


值得注意的是,國人對於抗生素認知嚴重不足,例如,許多人以為感冒時應該服用抗生素,但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而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無法抑制病毒。


另外,如果服用抗生素時,務必依照醫師的處方指示用藥,例如,連續服用7天,就應該確實完成用藥療程,切勿因為症狀舒緩而擅自停藥,也不可使用他人的處方藥物或自行購買。如何降低抗生素抗藥性風險?陳宜君提出,「4不1要」原則,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1.「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2.「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
3.「不」吃他人的抗生素
4.「不」要隨便停藥
5.「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至於醫師端用藥,陳宜君提醒,醫師應避免開立過量、不適當或不必要的抗生素。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小雪來了!慢性病族群做好保暖準備 避免成低溫受災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若在飲食加入高蛋白食物,或食用含益生菌食物,可幫助控制血糖。 蛋白質、益生菌 有助維持血糖穩定 當血糖長時間居高不下、起伏很大,很容易引起第二型糖尿病,如果原本就有糖尿病,損害就更嚴重。研究發現,蛋白質、益生菌都能減緩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血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世界和平會兒少關懷中心個案琳琳就讀小學三年級,生長在單親家庭,有3位國中、國小兄姊,媽媽靠補助與打零工獨自撫養4名小孩,但微薄收入並無法讓小孩三餐溫飽,加上2年前琳琳大姊意外過世,媽媽無法走出傷痛,食不下嚥也無心工作,經濟更陷入困境,所幸世界和平會兒少關懷中心及時伸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心肌炎是一種心臟疾病,通常是感染、發炎所造成。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研究團隊在〈刺胳針〉醫學期刊(Lancet)發表研究指出,全球感染性心肌炎患者人數正大幅增加,從2013年的每年150萬人增加到2015年每年220萬人。 男人較容易因心肌炎死亡 在美國,估計大約有數千名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黃軍瑋報導)女性生產往往蘊含一些風險。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建南提醒,高血壓、糖尿病、產後大出血等都是常見高危險妊娠,孕婦一定要定期產檢,才能及早發現問題、盡早控制及治療。另外,在臺北所舉行的第19屆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已圓滿落幕,這次的醫學研討會中,有超過22國、7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