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醫界憂心未來恐無藥可用

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醫界憂心未來恐無藥可用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治療細菌感染,許多民眾都服用過抗生素,而醫師在診間常會叮嚀一定要吃完藥物,不可將抗生素分送給旁人,原因就在於擔心抗生素抗藥性(AMR)問題,如抗生素研發速度跟不上抗藥性演進,很可能面臨「無藥可用」困境。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1月18至24日訂定為「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導周」,目的希望提高世界各國對於AMR的正確認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攜手提醒民眾、醫師,不可輕忽AMR的威脅。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許多住院患者都需接受抗生素治療來抑制病菌,但臨床顯示,細菌抗藥性越來越高,增加治療難度,而部分細菌已有高達7成抗藥性,常見抗生素已無法控制病情。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部分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3倍,患者一旦感染抗藥性細菌,將導致住院時間延長3至5倍,且可能提高死亡風險


《感染控制雜誌》2020年調查顯示,近9成(87.6%)受訪醫師表示,必須合併2種以上的抗生素,才壓得住病菌,或是改用廣效型的抗生素。7成多醫師認為,這個現象將增加副作用,增加住院時間,預後也變差。


衛福部資料顯示,若AMR問題持續惡化,到了2050年,台灣每年約有3.3萬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5名死者就有1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我國GDP損失2%,每年經濟損失達3000億台幣。


值得注意的是,國人對於抗生素認知嚴重不足,例如,許多人以為感冒時應該服用抗生素,但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而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無法抑制病毒。


另外,如果服用抗生素時,務必依照醫師的處方指示用藥,例如,連續服用7天,就應該確實完成用藥療程,切勿因為症狀舒緩而擅自停藥,也不可使用他人的處方藥物或自行購買。如何降低抗生素抗藥性風險?陳宜君提出,「4不1要」原則,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1.「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2.「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
3.「不」吃他人的抗生素
4.「不」要隨便停藥
5.「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至於醫師端用藥,陳宜君提醒,醫師應避免開立過量、不適當或不必要的抗生素。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小雪來了!慢性病族群做好保暖準備 避免成低溫受災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所有男性都擔心攝護腺癌,尤其現在人口老年化,攝護腺癌發生比率越來越高,如何能夠及早發現攝護腺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藉由抽血了解體內PSA指數 診斷早期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的診斷主要依據攝護腺癌指標PSA,中文名稱叫做攝護腺特異抗原,攝護腺的上皮細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30)日無本土與死亡個案,有5例境外移入,有3例是突破性感染。其中3位菲律賓籍為同船船員,已匡列接觸者共7人。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5例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分別自捷克(案16708)、澳大利亞(3案,案...

閱讀詳情 »

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改變,對輕熟齡女性而言,最擔心莫過於肌膚老化問題,如何對抗老化成為了不少上班族女性的保養重點,對此好食課營養師團隊邀請了百位輕熟齡女性,進行28天持續使用膠囊狀營養補充品的測試。 結果發現,在使用含有胎盤粉、益生菌等營養成分的補充品後,不僅在臉部氣色及細紋方面改善了近五成,體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彰化縣秀水鄉馬興村村長陳明灶防疫期間為全村執行清消工作時,發生意外並從消毒車上跌落,造成左上臂骨折、肋骨斷了5根還有骨盆嚴重骨折,所幸透過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羅佑晟醫師收治,經手術後不僅不用臥床,且在5個多月內恢復正常生活,繼續熱心為村里服務。急性期無法止血 需血管栓塞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