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療上的男女不平等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在古老的時代,世界各地大多偏重於男權至上的父系社會,女性的地位與權利往往沒有被尊重及賦與。所幸,隨著社會發展,女性權利慢慢被提升,包括教育、言論、經濟…等,讓女性在社會與家庭中的重要性逐漸被看見。然而,社會發展至21世紀,醫界上仍有一些針對女性的醫療偏見,例如,僅供男性使用的藥物試驗以及在心肺復甦方面的誤解,可怕的是,醫學上的性別不平等可能導致生死攸關的問題。

心臟衰竭

今年七月有一項研究顯示,澳洲女性接受心臟衰竭推薦藥物的可能性低於男性。在英國,醫界認為心臟衰竭是一種“男性特有疾病”,此種認知也導致了性別上不平等的護理。在過去10年中,已有8,000多名英國婦女因著性別不平等的醫療方式而死亡。

醫療上的男女不平等

阿茲海默症

用於檢測阿茲海默症口語記憶的測試對女性極為不利。美國科學家在2016年的研究表明,在阿茲海默症早期階段的測試中,女性的表現比男性更好,然而,由於沒有考慮到這方面男女上的差異,以致延誤了女性即早確診即早治療的機會。

醫學試驗

從歷史上看,女性一直被排除在醫學試驗之外,導致藥物對女性的安全性或有效性機率降低。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1997至2001年期間共撤銷了8種對女性造成不可接受風險的藥物。即使在今天,醫學試驗中的代表性仍然偏重於男性,且並非所有藥物研究都會在分析結果時考慮到性別上的差異因素。

心肺復甦術(CPR)訓練道具假人

2018年美國賓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心臟驟停期間,女性不太可能接受旁觀者的心肺復甦,主要因為心肺復甦培訓時僅使用“男性”假人。若是可以使用“女性”假人進行訓練,則可以降低對引起傷害的恐懼以及女性乳房會使CPR更具挑戰性的誤解。

子宮內膜異位症

平均每十位生育年齡的婦女就有一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這個婦科疾病通常需要七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診斷出來,有部分原因在於這種隨著月經而來的嚴重疼痛經常被醫生誤認為是“正常經痛”而不予理會,然而即時的確診可以讓女性免受過多身理上的痛苦及心理上的焦慮。

ReferenceThe five: medical biases against women

 

相關推薦

【記者 陳顗哲/台北 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捷克政府於7月26日宣布捐贈我國3萬劑COVID-19疫苗,經捷克衛生部與我國駐捷克代表處之通力合作安排,已於臺北時間8月27日凌晨自布拉格機場啟運,預計8月29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該批Moderna疫苗抵臺後,將於完成通關程序...

閱讀詳情 »

隨著疫情升溫,國人健康意識更加抬頭,Google搜尋中,與「健康」相關的搜尋量年成長達25%,可見民眾對健康資訊的渴求。TVBS《健康2.0》為全台討論度最高的健康節目,近年積極運用數位工具發展各種內容,更與Google合作推出線上新形態廣告服務。日前 Google舉辦健康產業年度高峰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下,國內出現「疫」外傷害!國健署調查分析發現,去年國人家庭二手菸暴露率上升至27.1%,增幅超過2成,儼然成為威脅家人健康的一大警訊,背後原因就是許多人擔心違反傳染病防制法不敢脫口罩在室外吸菸,常常為了菸癮躲在自家陽台吸菸。 根據國健署2016年至2018...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投入乳癌抑控基因研究表現出類拔萃,是國際知名的癌症基因科學家,對人類的健康促進與癌症治療有卓越貢獻;為奠定台灣世界科學的領導地位,2021年洪明奇院士成為榮獲科技部「學術攻頂研究計畫」唯一新獲此項補助的學者,每年補助研究經費高達一千五百萬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