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大突破! 3個基因可篩檢子宮內膜癌

重大突破! 3個基因可篩檢子宮內膜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已躍進女性癌症發生率的前十大排名,預估全球到2020年每年會有38萬人罹患子宮內膜癌。但目前為止並無好的篩檢方法。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率領研究團隊,運用全球最大子宮內膜癌基因資料庫,找出三個基因,利用這三個基因的甲基化組合,可以自子宮頸抹片細胞中,檢測出子宮深處是否罹患內膜癌,準確度高達九成,是全世界最精準的非侵入性篩檢方式。

三個基因在子宮頸抹片細胞中找得到

雙和醫院研究團隊,分析了約350個子宮內膜癌的約一億四千萬個甲基化基因序列訊號,篩選出180個基因,在一系列測試驗證後,證明BHLHE22、CDO1、CELF4三個基因,在子宮內膜癌的組織中會發生高度甲基化現象,並且自子宮頸抹片的細胞中,可以檢測得到。

罕見第二型內膜癌也能偵測

若三個基因中有任兩個基因檢測結果為高度甲基化反應,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36倍,準確度高達95%。對於相對罕見難纏的第二型內膜癌,在14個病例中,也能偵測到13例。結果已獲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審查通過,刊登在國際期刊《臨床癌症研究》。

真正高風險再做侵入性檢查

子宮內膜癌大多會有異常出血症狀。但停經後的子宮出血,只有約十分之一是內膜癌,在尚未停經的婦女,異常出血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癌症只佔一小部分。為了排除是否為癌症,必須接受陰道超音波檢查,根據子宮內膜厚度決定是否進行子宮腔鏡或子宮內膜刮除手術。但超音波內膜厚度評估不準確,因此,大部分的婦女仍必須藉由侵入性檢查,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罹患子宮內膜癌。新研發的檢測方式,只要藉由子宮頸抹片的剩餘檢體,就可以進行甲基化基因分析,真正高風險者,再進行侵入性檢查確定,免除大多數病人接受侵入性檢查的痛苦與風險。

已著手規劃更大規模臨床試驗

賴鴻政教授表示,已著手規劃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可望於兩年內完成,以申請通過美國FDA的體外檢測試標準為目標。初步規劃,將以高風險族群如停經後出血的婦女、乳癌病人、有家族癌症傾向的病人及四十歲以上異常出血的女性為優先篩檢對象。對未來女性癌症的分子篩檢將有重大影響,對台灣的生技產業,除了製藥也打開了體外診斷試劑的另一扇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8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中國大陸製藥業日前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西普年會,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秘書長陳建州應邀分享台灣經驗,演講「台灣專業型藥局承接處方箋的啟發」;會後他除了感嘆大陸業者推動藥店經營管理的進步外,也對台灣產官學提出四大建言,呼籲台灣能夠多投入資源於藥局經營,以期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0多歲的周先生,日前發生小感冒,每次咳嗽都很用力,想將痰液咳出來;不料,突然感到頭暈及左半身無力,送醫檢查竟是頸動脈剝離,連帶引發梗塞性腦中風。顱內血管堵塞 確診梗塞性腦中風收治個案的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啟仁指出,該患者經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右側內頸動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頭風發作」真的存在!古裝劇裡的主角時常嚷嚷著頭風發作不舒服,沒想到高雄一名42歲的王女士,頭痛20年,幾乎每年都每次發作時整個頭的雙邊都有緊縮的感覺,不適感通常都需要數小時到一整天才能緩解,甚至每1到2天就需要打1次止痛針,即便看過無數家醫療院所,仍然無法改善。頭痛與血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澳洲一項研究發現,男性吃較多蔬菜、水果,所散發出的體味會比吃大量碳水化合物更能吸引女人。男人吃較多蔬果 體味較有魅力澳洲麥考瑞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女性天生較喜歡草食男體味,與吃大量精製碳水化合物的男性相比,男人吃較多蔬菜、水果,體味會比較吸引女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進化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