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長期「鼻塞」通不了不是小問題 恐致失眠降低生活品質

▲因發炎腫脹使進入氣流減少而覺得鼻塞,是鼻炎時常見的現象。(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鼻塞」一直通不了,別當小問題!一名20歲男大學生因為雙側下鼻甲肥大併肥厚性鼻炎,長期以來一直鬧鼻塞,害怕開刀的他,一直依賴藥物以及鼻噴劑救援,最近天氣變化劇烈,鼻子過敏造成鼻子慢性發炎,鼻塞不斷復發,用藥已經無法見效,造成夜間失眠,白天無精打采,這才願意接受手術,術後一覺到天亮。

鼻塞不是小問題,因為可能失眠降低生活品質。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任張世倫提醒,鼻腔是人體呼吸空氣時的自然通道,調節進氣量及最優化吸入的空氣,下鼻甲位處外界空氣進入人體的要衝,所以常因發炎、腫脹使進入氣流減少而覺得鼻塞,這是鼻炎時常見的現象。

很多人害怕是不是得一輩子吃藥?張世倫說,跟所有治療慢性病的目標一樣,原則就是控制得越好、用藥越少,甚至當症狀完全緩解後,只要保健而無需用藥。

至於開刀的主要目的,在於解除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則可能有不等程度的改善,並不是僅由開刀即可根治。臨床統計,造成鼻塞的常見原因為下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彎曲,矯治有各種不同手術治療方式可選擇。

張世倫舉例,傳統手術直接切除肥大的下鼻甲,傷口較大,出血量也較多,使用內視鏡輔助以及動力旋轉刀進行微創手術,則只有0.3公分傷口,傷口復原的時間、出血量與疼痛皆大幅減少,鼻腔放置可吸收的敷料即可,外觀沒有任何傷口。

張世倫強調,無論是手術或藥物治療,都無法一勞永逸根治鼻塞,建議病人都應建立運動習慣,避免接觸過敏原,並定時利用溫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使鼻黏膜收縮更加順利,改善鼻塞症狀。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托育補助加碼!2到3歲「空窗期」照領6千明年上路 近1.1萬童受惠

遠離大腸癌得先管好嘴巴! 研究建議每日紅肉別吃超過這份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今(23)日新竹縣府接獲通知,位在新竹工業區的科技大廠鴻海集團旗下的鴻佰科技,有4名戶籍在新竹縣的員工在桃園篩檢驗出陽性確診,生活圈也在湖口鄉和竹北市,衛生局獲報緊急協調醫護進駐新竹廠,疾將替約1200名員工進行篩檢。 新竹縣衛生局說明,目前獲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報告顯示,有9成以上的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代表台灣人的蔬菜、水果都吃不夠!而吃蔬食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的不二法門,不僅幫助排便的順暢性、維持腸胃道健康,但營養師提醒,除了多吃蔬果,更要補足關鍵營養素「植化素」,像番茄就有很豐富的「茄紅素」;紫色食物富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半年內連換兩副眼鏡,孩子視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門診就有一名7歲女童,學校視力檢查未通過,被家長帶著就醫,這才知道女童平時沒有在固定醫療院所追蹤眼睛狀況,只有佩戴眼鏡矯正度數,但這一年來近視度數增加很快,新眼鏡戴了幾個月就看不清楚,重新散瞳驗光,發現原來眼鏡度數有矯正過...

閱讀詳情 »

記者李振麟/台北報導 根據外電報導,新加坡在本週六境內首起Omicron變異株病毒死亡案例,詳情為一名92歲老婦因為家庭群聚後而染疫,新加坡至週五約2,794例本土感染和361例境外移入。 新加坡衛生部報告表示,這名婦女因為之前都沒有接種過疫苗,所以無病歷史,在家庭群聚中經親人身上感染病毒十天後,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