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勞動沒運動竟肌肉萎縮 醫師:勞動不等於運動!

長期勞動沒運動竟肌肉萎縮 醫師:勞動不等於運動!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62歲女性,經常抱怨背部及腰部酸痛、手臂酸麻,使用止痛藥膏情形會改善,但不久即復發。她每天在小吃店工作,必須站立9個小時,雙手不斷的活動,平常沒有運動的習慣。就醫後診斷為長期不運動及老化造成的肌肉萎縮,以致無法負荷原來工作,造成肌肉受傷,囑咐患者請假休息,並給予消炎止痛藥。下次回診情形大為改善,建議患者應該避免或減少工作時數,等肌肉不再痠痛後,要定期運動,以逆轉肌肉萎縮的現象。


30歲以後 肌力每年流失2 %至4 %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成年人30歲之後,開始有肌肉退化的現象,若無運動習慣者,肌肉質量每年減少1%,肌力每年減少2%至4 %。退化速度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加速。有運動習慣者,可減緩退化速度。


周明文說明,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開始慢慢流失,30幾歲時多無症狀,40至60歲經常腰酸背痛,或肌肉拉傷,無法負荷年輕時可以勝任的工作。7、80歲時若覺得沒有力氣、活力變差、走路速度很慢等,就可能得了肌少症。


簡易居家檢查方法是「計時起立行走試驗」,請老人家從椅子上站起來,走3公尺然後轉身,再走3公尺,然後坐下,如果超過20 秒可能有肌少症。如果繼續惡化,將導致日常活動能力降低、甚至失能,無法站立或行走,必須以輪椅代步,增加健康照護的需求和成本。


不動肌肉就會退化 長期運動可以減緩流失


周明文指出,在營養方面,每公斤體重每天應該吃1.2至1.5g的蛋白質。蛋白質來源如肉類、雞蛋、起士、牛奶、豆腐、豆類、堅果等。另外應補充維生素D,它除了可以調節鈣、磷的平衡外,對於維持肌肉功能、肌肉強度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規則地運動也非常重要。


人的肌肉有「用進廢退」的特點,所以任何年齡層都應該建立運動的習慣,對於長期不運動的人,不管年紀多大,肌肉萎縮的多厲害,只要開始運動,對肌肉都有助益,永遠都不會太遲。


周明文進一步解釋,任何運動都可以減緩肌肉的退化,其中又以阻抗訓練(重量訓練)最為有效,建議每周做1至2次。阻抗訓練應包括大肌肉群及核心肌肉群,前者可以利用健身器材、彈力繩、握力球、保特瓶、自身體重等進行訓練;核心肌肉群則建議作核心運動,如蹲馬步,橋式等。


最後周明文提醒,青春回不來、肌肉回得來。補充蛋白質及維他命D,配合規律運動,除了可以預防肌肉萎縮外,更可強壯肌肉。但任何運動都必須循序漸進,不要勉強,以避免運動傷害,尤其是年長者,更要特別小心。若本身有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肺疾病,則應請教醫師,以了解自己的極限,選擇適當的運動。


更多NOW健康報導
▸說好採購千人份瑞德西韋竟跳票? 食藥署證實搶貨失敗
▸放連環屁是消化太好? 完全相反!5種人尤其注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出現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時,不僅會出現突發性單側顏面肌肉無力或麻痺,患者眉毛及嘴角也會下垂,且眼皮無法閉合,嚴重時甚至會伴隨臉部或耳後疼痛等症狀,就連飲水時也會從嘴角流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林炳煌部長指出,在國內,每年十萬人中約有15至30人會罹患此疾病,且會發生於任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中報導】以中醫抗癌聞名的台中市盛唐中醫診所居然爆出藥物含有硃砂,引發鉛中毒的駭人事件,影響患者眾多,包括台中市前議長張宏年及媽媽、姊姊及其兒子張彥彤 (市議員)等4人均鉛中毒。衛福部指出,為求短期見效,部分不肖中醫師使用禁藥,可說是醫德敗壞。 盛唐中醫院長呂世明為前任台中市中...

閱讀詳情 »

是否常會因為沒時間、沒空間,讓你覺得運動很困難?根據108年體育署運動現況調查指出,高達55.2%的國人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為「散步/走路/健走」(連結),由此可知健走是最容易落實的運動! 健走不僅能帶來健康,也能穩定血糖、刺激血液循環,提升心臟功能、血管彈性,減少慢性疾病相關風險(連結)。對於年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缺牙時,除了裝假牙,植牙也是醫療選項之一,尤其許多牙醫診所標榜著無痛植牙、微創植牙等各式醫療名詞,究竟該選擇何種植牙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沈瑞文醫師在《「植」得一口好牙:安心植牙大小事》一書中指出,許多患者對於植牙有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但其實植牙成功率高,且與其他外科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