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長期耐力訓練 恐提高心律不整風險 | 健康達人網

長期耐力訓練 恐提高心律不整風險 健康達人網

運動員當心!耐力訓練會讓你心跳變慢,但卻增加未來需要使用心跳節律器的機會。

英國心臟基金會研究小組從動物實驗發現,運動會觸發控管心臟節律的分子進行改變,或許能解釋為什麼頂尖運動員休息時心跳速度特別低,但卻有較高的心律不整。但研究人員強調,運動所帶來的好處仍超過任何風險。

通常耐力型的運動員都很苗條,然而矛盾的是,當他們年老時,卻容易有心律不整問題,雖然風險仍然很小。長久以來心臟專家懷疑是因為長期且近乎極限考驗的訓練,如馬拉松和鐵人三項,導致心跳速度減慢。

一般而言,成年人在休息的時候每分鐘心跳速率在 60~100 下,至於耐力型的運動員心跳之間的停頓時間較長,每分鐘心跳速率在 30 下或更少。心跳速率是由受神經系統控制的心臟「起搏器」所設定,因此心臟專家認為,運動員的心跳速率低是因為自主神經系統過載所致。

但曼徹斯特(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博耶特(Mark Boyett)教授與他的同事卻不這樣認為,而是在訓練的過程中,心臟「起搏器」發生了變化。他們從小鼠身上發現,耐力訓練讓心臟中擔任起搏作用的蛋白質 HCN4 降低,最終導致心跳速度下降。

博耶特教授表示:「這個發現很重要,雖然平常運動員較低的心跳不會有問題,但年老、曾接受長久訓練的運動員,卻可能需要安裝心律調節器。」但博耶特補充,雖然耐力運動可能會對心臟帶來副作用,但它所帶來的好處卻勝過這些不好的影響。

研究員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探討是否在人類身上也有相同狀況。

(封面圖片來源:eccampbell via photopin cc

Endurance exercise ‘interferes with heart rhythm’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體育署為了振興國內運動產業而設計的「動滋券」今(20)日凌晨零點開始受理登記,但是因流量太大造成當機,民眾抱怨連連,體育署緊急聯絡廠商加開頻寬,中午以後系統才恢復正常運作。體育署呼籲民眾盡量利用離峰時間登記,登記早晚不會影響中籤機率。(陳楷報導)教育部提撥20億經費,發放400萬份、每份價值500元...

閱讀詳情 »

藍鳥隊推出柳賢振將擔任開幕戰先發投手的宣傳影片,繼去年在道奇之後,柳賢振是第二度在大聯盟擔任球隊開幕戰投手,他表示「我不認為王牌和五號先發有不同,我的工作就是拿出最好表現出賽,這就是我面對棒球比賽的態度」。去年球季結束之後,柳賢振以4年8千萬美金,大約24億台幣的大合約加盟藍鳥,今年將扛起球隊王牌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