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長期負面思考讓人罹患老人痴呆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你是一個天生就容易悲觀,常常看到一杯水就哀嘆只 [剩] 半杯,卻不是 [還] 有半杯水的人嗎?那你可能要小心你的腦袋是否也會跟著生命了。 

根據最新的研究,晚年若經常保持負面的思想,容易造成大腦認知退化,也容易讓大腦罹患老人痴呆。負面思考的行為代表著,這個人一直對過去感到懊悔,對未來感到憂心。負責這篇研究的研究者研究了超過350位,年齡皆超過55歲的長者,歷史兩年多。他們也用斷層掃描研究了這些人的大腦,特別是大腦中會造成阿茲海默症的的纖維狀類澱粉蛋白質斑塊和Tau蛋白。

結果他們發現,經常保有負面思考的老人,這兩種蛋白質沉積特別多,有比較糟糕的記憶能力,認知也退化的比較迅速。不過,已經有憂鬱及焦慮的人,腦中的纖維狀類澱粉蛋白質斑塊和Tau蛋白並未再增加,因此研究者懷疑,反覆的負面思考可能是焦慮與憂鬱的人最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

長期負面思考讓人罹患老人痴呆

神經學科學家艾撒克森(Richard Isaacson)表示,這是第一個發現反覆負面思想與阿茲海默症之間有關連的研究,讓醫生可以用更精確的方式檢測病人患病的風險,也給予他們更多個人化的建議。他也表示,許多人都不知道負面消極的思考對身體與生理的影響,其實負面思考會直接影響到大腦。

不過,當然也有專家表示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倫敦阿茲海默協會的主要策略長凱若格(Fiona Carragher)表示:[要注意的是,短期的悲觀思考不會影響到大腦,不會讓人罹患阿茲海默症。我們都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事實上,她也表示,這份參與這份研究的受試者,本身就已經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高度風險群,因此我們還要細查,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罹患阿茲海默症。

不管如何,可以確知的是,我們的心靈健康是很重要的,心理影響生理。過去就有研究發現,比較正面、樂觀思考的人,相較於負面悲觀思考的人,比較少死於心血管類的疾病。樂觀積極的人,也比較傾向選擇健康的生活環境,包括健康的飲食選擇、健康的運動習慣,也難怪身體也比較健康。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2020/06/07

相關推薦

昨天台北市公布的虎林市場雞肉攤商案15874的IgM、IgG結果出爐,皆為陽性,而Ct值32,羅一鈞也表示,指揮中心研判,該個案對於社區的危險性不高,但仍嚴謹把關,將案15874所有的接觸者按目前防疫規定進行居家隔離和檢測,現在匡列檢測的人結果都為陰性。羅一鈞表示昨公布的虎林市場確診雞肉攤商,該個案...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例死亡。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4例本土病例(其中2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3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均為今年8月6日。個案分布為台北市2例、...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表示,第五批採購Moderna疫苗9.96萬劑,已於台北時間8月8日凌晨自盧森堡啟運,預定今日下午3時5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指揮中心表示,我國與美國Moderna公司採購之疫苗,目前共有124.96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5月28日15萬劑、第二批6月18日24萬劑、第三...

閱讀詳情 »

第五批自購採購Moderna疫苗9.96萬劑,已於台北時間今(8)日由華航載運,於下午3時45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疫苗待完成通關程序後,將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關於新到貨的自購疫苗,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今日下午說明,因為劑量確實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