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節疼痛找病因 對症下藥療效佳

關節疼痛找病因 對症下藥療效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每當天氣要變天或早晨起床時,常常抱怨關節僵硬疼痛,以為痛風要發作,然而許多人的關節痛並不是痛風。以手指腳趾多關節疼痛表現的也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下背、臀部關節僵硬不適的疾病也常被誤以為是運動傷害,經一段復健無效後,檢查才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

痛風易在大餐後發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部對稱

台東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黃奕帆說明,痛風來得快去得快,通常在一頓大餐或稍微酒喝多一點,隔天就會感覺腳踝或大拇指突然痛起來;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是慢性疼痛,發病多是關節對稱。要分辨僵直性脊椎炎,是愈不動愈痛,通常在早上睡起來特別痛。而一般拉傷扭傷正好相反,愈動愈痛。

若長時間關節疼痛,儘早尋求專業醫師,提早做最正確診斷。目前因民眾對疾病不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僅有約1/5的病人來就診,仍有很多人誤以為是其他病症而未正確求診。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手指、手腕、腳趾

黃奕帆醫師說明,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女性,好發於手指、手腕和腳趾等小關節,通常呈現左右對稱。疾病初期關節僵硬、疼痛腫脹,若未即早發現給予適當治療,極可能造成關節變形而失能。類風溼性關節炎時常併發其他器官症狀,如眼睛乾澀、皮下腫塊甚至心血管疾病與肺纖維化等。

吳先生飽受僵直性脊椎炎之苦多年,甚至晚上睡覺腰痛無法入睡。本以為是職業病,努力做復健甚至重訓,不但沒改善疼痛反而加劇。後來檢查才診斷是僵直性脊椎炎,但因脊椎已呈現融合現象。去年因本身操之過急復健不當,導致脊椎斷裂,經脊椎手術並以生物製劑治療,才得以重新站起來,擺脫腰痛之苦。

僵直性脊椎炎在休息時疼痛最明顯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因年輕男性運動量較大,常常被誤判為運動傷害而延遲就醫。僵直性脊椎炎在病患休息時下背疼痛更明顯,造成睡眠時因疼痛而輾轉難眠或起床後無法下床行走。長期脊椎發炎,薦腸關節因發炎而融合,導致頸部、胸部與腰部的活動能力下降,呈現僵直、駝背等狀態,呈現竹竿狀的脊椎。

黃奕帆醫師說明,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常自行服用止痛藥治療,但近10年來,生物製劑有革命性的進展。生物製劑與利用明確的分子機制,對抗身體內不正常的發炎反應,可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疼痛緩解及保留關節面。(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2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酒駕事件又一椿!就讀耕莘專校健康休閒管理科的黃同學,7日上午九點多騎機車上學途中,遭廖姓男子酒駕開車撞傷,送醫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傷勢相當嚴重。8日轉院到羅東博愛醫院,10日下午經過兩次腦死判定,於晚間進行器官捐贈手術,共計捐出心臟、兩側腎臟與血管,至少三人受惠。「器官捐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醫療技術越來越好,許多外傷藉由顯微手術而能做到天衣無縫!一名二十六歲男子,在工作時,左手拇指不慎遭到機器壓碎,經由送到奇美醫院進行救治,該院整形外科以顯微手術將其左腳第二腳趾移植到受到的拇指,手部功能不但已恢復,就連外觀都看不出來是腳趾。收治該名男子的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坊間裡、網路上流傳各種洗臉方式,無非是希望每個愛美人士都能「白拋拋幼綿綿」,但這些方式真的管用嗎?醫師提醒,誤信偏方加上本身屬較敏感的膚質,恐怕預期效果沒達到,反造成過敏、紅腫、發炎,甚至化學性灼傷。愛美人士別把自己當作生活智慧王,輕易在自己臉上做實驗!常見的網路洗臉偏方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上週國內登革熱疫情,新增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病例。疾管局提醒,往年暑假出國旺季,都是我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高峰,目前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病例數都高於去年同期,且疫情持續升溫,民眾赴東南亞國家應加強防蚊!疾管局統計監視資料顯示,每年7-8月境外移入病例高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