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防疫口罩久戴避免『口罩痘』猛爆醫生教你這樣做

為防止新冠肺炎傳染,勤洗手、戴口罩,已是大家每日必做的兩大動作!但長時間配戴口罩,以及洗手次數過於頻繁,讓許多人的皮膚出問題。長期戴口罩,皮膚摩擦導致表面溫度升高,皮膚泛紅灼熱,細菌孳生長出大膿皰,粉刺、毛囊炎、酒糟性皮膚炎或濕疹也有機會因此出現。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更加重皮膚受損狀況,讓皮膚科門診病患大增!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特別邀請,皮膚科醫師蔡仁雨、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沈瑞斌、中醫師鄒瑋倫、基隆長庚護理師陳麗華、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瑜伽老師 Kenny,跟大家分享,在長時間配戴口罩的情況下,有哪些撇步可以降低戴口罩的不適,減緩皮膚發炎狀況,維持肌膚健康。

長時間戴口罩,也讓皮膚戴出狀況。劉怡里分享,自己因為長時間戴口罩,常常口罩拿下來鼻子就壓出一條線、冒痘痘、臉頰都是粉刺。甚至因戴口罩緣故,也會不自覺的減少喝水次數,所以嘴巴容易乾。蔡仁雨解釋,溫度每上升攝氏1度,就會讓皮脂腺的分泌增加10%。戴口罩呼吸時產生的水蒸氣,使口罩內濕度跟溫度皆升高,讓皮膚出油更嚴重,成為適合細菌滋生悶熱環境。當過剩的油脂堵住毛孔,就容易產生較大、較紅、較深、容易痛的「口罩痘」!有些人戴口罩會噴一些精油,除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假如口罩材質過於粗糙,也會對皮膚造成刺激。而防疫期間因容易精神緊繃、情緒壓力而睡眠不足,更會導致皮脂腺分泌失調,使皮膚症狀變更加嚴重。

防疫口罩久戴避免『口罩痘』猛爆醫生教你這樣做圖/TVBS提供

皮膚差,不光是面子問題,也可能是疾病警訊,從臉上長痘痘的位置,可看出內臟的健康狀態!陳麗華曾遇過一名50多歲男性,鼻翼出現痘痘,以為「應該就和擠青春痘一樣」,但「痘痘」遲不消退還愈長愈大,直到潰爛、滲血才來看診,切除後發現竟是腎臟癌!所以特別提醒大家,如果臉上突然長一些猛爆性痘痘,千萬不要輕忽!鄒瑋倫補充,當痘痘長在額頭、鼻樑,可能是用腦過度,熬夜晚睡,導致肝出問題;當長在太陽穴,可能是膽囊問題;長在眉間,常見於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長在顴骨、嘴邊,表示可能受便祕苦惱;長在下巴,則是與內分泌系統有關。

防疫口罩久戴避免『口罩痘』猛爆醫生教你這樣做圖/TVBS提供

防疫期間,長戴口罩讓皮膚久悶,蔡仁雨提醒大家,要適時讓肌膚呼吸!他分享自身經驗,表示自己青春期超會長痘,青春期後雖然好一些,但開始執醫壓力大,臉頰青春痘又開始冒出來,所以「減壓緩情緒」很重要。戴口罩時也盡量不要帶妝,如有化妝需求,粉餅會比粉底更適合。選擇口罩時,也要注意口罩材質,在通風場所,適時脫下口罩讓肌膚呼吸。回家後立即摘除口罩,缷妝洗臉,若是脆弱的肌膚,不建議再使用去角質產品,容易傷害表面皮脂膜,反而不易肌膚保濕,且容易發炎。要了解更多「皮膚保健」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五早上9點,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健康2.0》Line官方帳號,也已與『疾管家』合作,除可以協助使用者查詢,附近藥局口罩庫存量,如身體有異狀,也可查詢附近有哪些診所,協助民眾做好自我防護。

防疫口罩久戴避免『口罩痘』猛爆醫生教你這樣做圖/TVBS提供

相關推薦

苗栗縣縣長徐耀昌下午於防疫記者會上公布,苗栗縣新增7例本土確診,分別為移工2例、本國籍5例。徐耀昌指出,7例個案中,分別為京元電6例(本國籍4例、移工2例),其中企業本國員工,皆為第二次PCR篩檢後陽性確診;另外有1例家庭接觸者,為案5624接觸者,於6月11日居家隔離期滿後,解隔前的篩檢確診。無社...

閱讀詳情 »

近期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185例本土COVID-19確診病例,其中臺北市再增42例。近期台北長者接種「網路預約系統」引起不少爭議。稍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將於15:30召開北市疫情記者會,說明目前疫情發展、網路預約系統相關事宜與台北市最新防疫政策。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

閱讀詳情 »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委託台康生技向衛福部申請購買BNT疫苗,中國上海復星醫藥公司回應說,「台灣的代理權在復星,任何採購必須走復星」。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透露郭台銘申請進度,他說,現在對方來談「法律文件」,鴻海有提到希望保留一部分疫苗供員工使用,「這都可以討論」,但重要的是取得原廠供貨證明,雙方才有辦法實...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吳永淳報導台灣疫情尚未降溫,遠距教學目前已變成常態,但有部分家長卻說老師在家上班太爽,讓正妹英文老師萱萱負能量爆棚,駁斥遠距上課要克服很多狀況,且筆電一開就是一整天,熱到可以煎蛋,也像患了飛蚊症,眼前有許多蚊子飛來飛去。防疫期間政府宣布停課不停學,讓小孩在家視訊上課,補習班也不例外,但有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