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範肺炎鏈球菌 別等孩子1歲才接種疫苗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疾管署昨公布今年首例幼兒因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死亡的個案,患者為一名1歲半且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女童;經疾管署研判,應是感染致病力最強的血清型19A所致。醫師提醒,很多家長都誤以為等到孩子滿1歲、符合公費標準再接種疫苗就好,但事實上,疫苗接種應從出生滿2個月開始。

為了降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對幼童健康的威脅,疾管署自去年3月導入13價兩種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今年1月起擴大提供1-5歲幼童接種,提升幼童免疫保護力。因此,很多家長都有等寶寶滿一歲再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心態,然而,呂俊毅醫師表示,1歲以下幼兒抵抗力低,感染肺炎鏈球菌容易引發併發症,如腦膜炎或敗血症等,應按疫苗接種的建議時程來施打疫苗。

呂俊毅醫師強調,很多民眾為了方便都會混用10價與13價兩種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但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支持其效果,因此並不支持這樣使用,建議完整打完四劑相同價數疫苗,才能使疫苗產生最佳的保護效果。

目前台灣最盛行的就是血清型19A肺炎鏈球菌,今年也有因血清型19A致死的案例,因此政府公費補助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新生兒應從2個月開始,先行自費接種第一劑結合型疫苗,並於寶寶滿第4與第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二與第三劑。如此一來,在寶寶滿周歲時,就可接續第四劑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讓小朋友具備完整抵抗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53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肝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2名,但往往因病患疏於注意,以致無法手術切除,栓塞療法是其中的選項之一;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近通過施行栓塞療法所採用的「肝動脈導管」,自106年1月1日起納入給付,患者可節省2萬4000元的支出。 每年約8千多人因肝癌喪命 健保署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衛生福利部發表了「藥袋會說話」及「藥歷飛上天」的藥師加值服務,衛福部所屬醫院提供的這兩項服務,是利用科技之進步,讓病人用藥安全獲得更進一步的保障。 無障礙藥袋台語也會通 彰化醫院藥劑科主任黃聖剛指出,彰化醫院在104年8月推出多元化無障礙藥袋,讓視障者及不識字的病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人體長期缺乏碘時,容易會有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等現象,嚴重甚至會造成心智功能障礙等問題;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主任李文昌指出,碘能幫助維持甲狀腺功能,當甲狀腺能正常分泌甲狀腺素,就可促進身體代謝,尤其孩童因還在成長階段,若沒有補充均衡的碘,容易造成智能低下、體型矮小等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依據疾管署統計,截至去年底,本國籍愛滋病毒感染者累計通報33,428人,去年新增通報2,400人,以男性為主(97%),年齡中位數為28歲,與近四年相同。醫療進步使愛滋感染者如慢性病患一樣正常生活,可透過服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疾病、避免併發症及大幅降低傳染力。而就醫方便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