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青光眼不是中老年人專利 10年來案例增6成

青光眼不是中老年人專利 10年來案例增6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世界青光眼日 提醒保護好視力

為了提醒大眾對青光眼的重視,世界青光眼聯合會將3月6日定為世界青光眼日。台北慈濟醫院眼科近日就有位80多歲的阿嬤,因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來求診,經過檢查確診為青光眼,立即進行手術,成功挽救阿嬤險些失明的危機。

再不治療恐有失明之虞

一開始,阿嬤覺得眼睛好像針在扎,且只要沒睡好就發作。阿嬤以為點點眼藥水、配個老花眼鏡就可以解決,沒想到過了好幾個月越來越看不清楚。檢查發現阿嬤的非典型青光眼症狀源自於達30毫米汞柱的高眼壓,且視神經已嚴重受損,只剩下中間區域勉強看得到,確診為青光眼,再不治療恐有失明之虞。

青光眼不再是中老年人專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公布的數據,因青光眼引起雙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總數的50%,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的原因,僅次於白內障。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2015年青光眼患者約有34萬人,相較於過去10年間,平均增加六成。台北慈濟醫院眼科主任徐維成表示,青光眼好發於中老年人,然而近年來年輕患者人數有增加的趨勢,青光眼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依病程發展速度分為急性及慢性

青光眼依病程發展速度可分為「急性青光眼」及「慢性青光眼」兩大類。急性青光眼的病人有頭痛、嘔吐、視力模糊、看燈光有彩虹樣等不舒服症狀,所以通常會立即就醫,並被診斷出來;但慢性青光眼多數沒有自覺症狀,等到視力明顯降低而就醫時,多半已進展到末期。

無法控制眼壓須施行手術

青光眼的主要治療方式是藥物、雷射和傳統手術。一旦確診罹患青光眼,醫師會先使用藥物或雷射治療,當無法控制眼壓時就會施行手術。

避免眼壓升高應按時點藥

青光眼的患者平日應控制血壓、足夠運動、戒菸、規則生活並按時點藥;盡量避免會讓眼睛位置低於心臟的動作,另外升高舉重及吹奏樂器等腹部必須用力的動作也要避免,因為容易造成眼壓升高,不利於青光眼病情的控制。

八成初期並沒有症狀

過於嚴重的青光眼將導致失明,有80%的患者初期並沒有症狀,等到眼睛不舒服或噁心、頭痛,檢查時往往視神經已受到損害。徐維成主任提醒,掌握「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原則,才能確保靈魂之窗的健康,不讓青光眼無聲無息地偷走視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6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量血壓的動作看似簡單,且過程前後不用一分鐘,就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您知道如何正確量血壓嗎?醫師表示,量血壓要注意時間、姿勢、地點,只要操作不確實,就可能影響量測的數值,建議早上起床後、晚餐後至就寢前,呈坐姿、將手舉高與心臟平行,並在安靜的環境下測量。台灣腦中風學會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照顧失智症者必須勞心勞力,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調查發現,失智症的照顧者以女性為主,平均每天照護時間長達13.55小時,連續睡眠時間甚至不到4小時,導致其中2成的照顧者,不到2年就罹患憂鬱症,8成7則同時患有慢性精神耗弱。40歲的吳小姐就是其中一例,她長期照顧2位罹患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70歲男性,六個月前突然意識不清,且右側肢體無力伴隨口齒不清等症狀,緊急就醫後,醫師確診為急性腦中風,經住院且復健治療後,患者已逐漸恢復活動;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輝宇指出,主要是透過後期復健治療的協助下,患者逐漸能進行動態的重心轉移訓練,甚至未來可望能達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38歲的女病患,起床時發現左邊臉部的肌肉無法自由控制,照鏡子發現嘴歪、臉斜、左眼無法閉合,至鄰近醫院就醫檢查確診為顏面神經麻痺,進行復健電療,但症狀未見改善。之後至童綜合醫院中醫科看診,結果發現患者的骨架不正,導致頸部及頭部血液循環不佳,造成臉部麻痺,醫師以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