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青壯年的隱形殺手!「6症狀」預知心血管疾病發生

青壯年的隱形殺手!「6症狀」預知心血管疾病發生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 韓登宇

42歲的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於第13屆草草戲劇節的演出空檔不幸驟逝。經檢警判定為高膽固醇血症造成心因性休克死亡,與35歲高以翔心因性猝死、36歲小鬼黃鴻升主動脈剝離猝死,都是心臟出問題,才在壯年驟然離世。

而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愛子王怡中,在跑步時突然昏倒,雖緊急送醫,並使用葉克膜與心臟支架搶救,仍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年39歲。據報導,王怡中熱愛運動、無心血管疾病,也無家族病史,令人相當錯愕。

心血管疾病非老人專屬,青壯年也應注意

心血管疾病是老人病嗎?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40~59歲的中壯年,5~6%已有心血管疾病,其中更有2~3%會發生心肌梗塞;在20~39歲的年輕人中,發生率雖不到1%,但也非絕緣體,臨床上不乏年輕人心肌梗塞猝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韓登宇表示,造成青壯年心血管疾病的元兇除了最常見的冠狀動脈硬化狹窄之外,還包括先天性冠狀動脈結構異常、異常凝血、自體免疫疾病、非法藥物濫用,以及冠狀動脈痙攣等。

他進一步說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等,而青壯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半具有一項以上的危險因子,偶爾也能遇見少數沒有明顯危險因子的健康案例。

青壯年為家庭支柱,一旦倒下不堪設想

對家庭而言,30~50歲的年齡層是家中的最主要經濟與照顧的來源支柱,一旦發生心肌梗塞或其他嚴重心臟血管疾病時,往往會對家庭帶來嚴重的衝擊,也因此,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性,是青壯年族群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除了積極改變生活型態或服用藥物克服危險因子外,若有任何心血管疾病相關症狀,如有家族史、胸悶、胸痛、不明原因氣喘或運動耐力下降等,都應由心臟科專科醫師評估,並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或早期發現心血管疾病。

有任何相關症狀,務必尋求心臟科檢查診斷

韓登宇說,而核子醫學科能提供心肌灌注掃描影像檢查,可以協助心臟科醫師判斷是否有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血液供應不足的情形存在。
他分享,曾遇過39歲男性,不菸不酒,亦無特殊疾病史,因自覺活動耐力下降,動一下就氣喘吁吁;雖無胸悶或胸痛的感覺,但偶有心悸的狀況。經心臟科醫師診療後,安排核醫心肌灌注掃描,影像發現有明顯的心臟擴大情形。
除了心臟收縮功能僅剩同年齡人1/3至1/4外,在左右心室之間亦出現了輕度缺血的狀況。根據此結果,心臟科醫師診斷病人患有心臟衰竭,後續為患者安排了心導管檢查,以徹底評估與處理病人的疾病。
韓登宇提醒,即便是不到40歲且自覺健康的人,也可能已患有潛在的心臟與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
打拼之餘,更應該注意自身健康,有任何症狀不可輕忽,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戒除菸酒檳榔等不良習慣,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不要讓難以挽回的憾事有發生機會。 

挑戰你的大腦反應力!
【延伸閱讀】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台灣每年約有500人罹患喉癌,大多數為男性,為什麼會有喉癌?喉癌又有什麼樣的徵兆呢?     喉癌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男女得病比例約為10(男) : 1(女)。 主要危險因子有抽菸、喝酒、營養不良(維生素A、B缺乏)、人類乳突病毒、自體免疫功能不良。 其中抽菸會提升5至35倍...

閱讀詳情 »

  C型肝炎是一種較難以診斷的肝炎,且容易變成慢性C型肝炎,進而演變成其他肝臟問題,C型肝炎有什麼症狀?又是如何傳染的呢?     C型肝炎的診斷,是排除A、B、D、E型肝炎等因素,來判斷的。 症狀有厭食、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有時會有黃疸。 主要是透過血液傳染,如輸...

閱讀詳情 »

蛀牙是牙齒最常見的疾病,大家都知道勤刷牙可以預防蛀牙,但是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   蛀牙是由於牙齒表面不乾淨,孳生細菌腐敗產生酸,使牙齒脫鈣、蛀洞。 蛀牙到琺瑯質時,屬於淺層,只會變黑與輕微痠痛。 蛀到牙本質時,已經算中層,吃酸、甜、冰的食物時,會感覺痠痛。 若蛀到牙髓腔,已經是深層了,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