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頸因性頭痛盡早治療 延誤恐癱瘓

頸因性頭痛盡早治療 延誤恐癱瘓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長期姿勢不良,不但會引起頸肩痠痛,還可能引發頸因性頭痛問題;耕莘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邵勇指出,主要是因頸部神經和頭部連結密切,當頸部發生病變時,就可能併發頭痛問題,且包括頸部、後腦等,疼痛也會從後頸部向上傳到後腦勺,整個頭部都會疼痛,嚴重還會造成失眠。
病變前找出原因 有效及時預防 
臨床上,有頸椎問題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部分患者會出現頸肩痠痛、手腳麻痛等症狀,但較嚴重患者還會有手腳無力、四肢癱瘓等問題,必須緊急手術治療且配合復健,才能避免留下永久的功能缺陷;曾邵勇醫師指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病變前,找出頸椎惡化的原因,對症下藥。
顯微手術有助切除病灶 提高成功率 
曾邵勇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上,症狀較輕者可採以保守治療,透過導正姿勢、藥物治療或復健治療等紓緩症狀,若較嚴重者,則建議採手術治療,目前頸椎的手術治療多採顯微手術,利用顯微鏡將神經、骨刺放大等,有效幫助醫師切除病灶,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併發症,患者不需過於擔心。
若症狀出現時置之不理,不但會讓頸椎問題持續惡化,甚至會壓迫到頸椎神經根,造成手臂疼痛、麻刺等症狀,一旦壓迫到中央的頸髓中樞神經,恐會造成癱瘓;曾邵勇醫師呼籲,有任何頸椎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必要時應及早接受治療,才能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期,造成遺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6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美國贈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預計7月1日就能開啟廣泛施打,但mRNA疫苗是全新技術,《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在4月發表1項研究,發現接種mRNA疫苗會有「延遲性」紅腫反應,施打疫苗後7至8天才會出現,目前機轉不明,可能因疫苗賦形劑導致,不需要太緊張仍可接種第2劑。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肘關節內上髁骨折是常見的肘部撕脫骨折,像是在平地跌倒、投擲等運動損傷都可能埋下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主要因球時內側手肘承受強大的外翻力量,當肌肉或韌帶突然猛烈收縮,就可能使附著的內上髁生長板拉斷、撕脫,臨床上又以9至14歲青少年為高危險族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孕婦納入公費接種第6類對象,且能選擇疫苗,這對準媽媽來說,算是遲來的好消息,但目前台灣有莫德納、AZ兩款疫苗,該打哪個廠牌?哪個孕程不適合接種?會有哪些副作用?最幾天成為產科門診最熱門的話題。 ▲孕婦接種新冠疫苗需知。(圖/洪泰和醫師提供) 孕婦普遍想打疫苗 卻又怕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