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餐桌上犯了3種錯誤 她吃出喉嚨卡卡、鎖喉感竟已是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食道癌真是吃出來的!一名48歲女子,吃飯習慣無辣不歡,三餐的基本配備就是桌上一定準備好一罐辣椒醬,還喜歡來上一碗熱熱的湯,溫度要求要冒煙微燙口,堅持自己喜好的飲食,去年開始,時常冒出想打嗝的感覺,且喉嚨也有些微卡卡、緊鎖的感覺,一檢查上食道已經明顯病變,確診罹患早期食道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透過內視鏡一看,女子上食道黏膜細胞有一處已出現明顯病變,進一步切片病理檢查,確診是早期食道癌,幸虧發現得早,只要後續遵循醫師指示治療,都還有治癒的機會。

一問起來,原來女子飲食習慣十分重口味,除了嗜辣、愛喝熱湯,平常工作忙碌的她,下班後還最愛犒賞自己一手啤酒,搭配追劇,一個人獨自喝光啤酒,享受微醺快感。而愛吃辣、喝酒、熱燙湯正是醫師口中增加食道癌風險的最壞行為。

梁程超說,食道癌可以說是一種吃出來的癌症,好發於50到70歲,雖主要以男性居多,但國人罹患食道癌有高達9成是鱗狀細胞癌,其誘發主要原因與抽菸、喝酒、含亞硝胺的食物(香腸、臘肉等)、溫度過熱的飲食有關。

衛福部過去曾公布台灣社區世代研究發現,菸、酒、檳對食道癌的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與無不良習慣者的機率分別高達3.8、2.29、2.62倍。

梁程超提醒,民眾一旦出現有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食道常有異物感、胸骨悶痛、不明原因長期咳嗽及體重下降,就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安排檢查,而腸胃內視鏡檢查是篩檢食道癌的最佳工具。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暖暖包、電熱毯看似無害 超過「黃金取暖時間」照樣有燙傷風險!

奈及利亞台商肺炎3天變病危 緊急醫療包機返台救命!確診染疫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南韓爆發第4波COVID-19疫情,南韓政府本月23日決定,將首都圈第4級防疫規範與禁止晚間6時後3人以上聚會的措施延長實施2週,到8月8日。根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25)日再通報1487例確診,連續19天破千例,且非首都圈的社區感染占比逼近40%,迫使南韓政府今日研商非首都圈的防疫強化管制。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不想讓寶寶「斷奶」吸收不到母乳的免疫力,哺乳媽媽可得學會3W的重要技巧!國健署強調,這3W技巧就是:Wear餵養寶寶時戴口罩、Wash觸摸寶寶前後用肥皂洗手、Wipe定期清潔和消毒接觸過的表面,而防疫期間持續哺餵母乳有助增強寶寶免疫力。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本土疫情趨緩,但新冠肺炎的威脅還在,不管是解封、還是降級,減少外出依舊必要,不少人習慣囤糧,但已經吃膩了罐頭、餅乾、泡麵該怎麼辦?別擔心,只要跟著營養師的建議,購買以下6大耐久放的食材,一樣能夠補充足夠營養。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張凱馨表示,疫情期間,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