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質疏鬆女性年輕化~多曬太陽3錦囊保骨本

美女多半有骨鬆?門診觀察,國內年輕女性罹患骨鬆比例有大幅增多趨勢,主要與少曬太陽缺鈣有關。醫師也發現,多數民眾都是發生了骨鬆性骨折後,才驚覺自己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且超過7成骨鬆骨折患者未曾接受過骨鬆治療。

骨質疏鬆女性年輕化~多曬太陽3錦囊保骨本

骨質疏鬆是健康隱形殺手,彰化基督教醫院啟動骨折聯合照護網,期望能降低病灶危害。(圖片提供/彰化基督教醫院)

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部主任謝承樸醫師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骨骼疾病,其特徵包括: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變差、骨骼脆弱、骨折危險性增高。而駝背是骨質疏鬆的前兆,大家千萬別輕忽。

骨質疏鬆 易導致骨折

調查也發現,國內50歲以上的人群中,多達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因為骨質疏鬆的問題而易導致骨折,其中又以髖骨骨折為最嚴重,因為一旦發生髖骨骨折,往往會喪失行動上的自主權,更嚴重的是約有1/4的機率會在1年內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35歲後,骨量會以每年1%至2%的速度減少,50歲更年期後更會以3%至5%的速度快速下降,主要與荷爾蒙的變化有關,一旦骨骼若無法維持正確的姿勢,會逐漸出現駝背、壓迫性骨折和姿勢不正的現象。

骨質疏鬆女性年輕化~多曬太陽3錦囊保骨本

年輕女性平日多曬太陽,適度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是保骨本的不二法門。

少曬太陽 骨鬆年輕化

謝承樸醫師強調,雖然骨質疏鬆好發年長女性,但國人飲食不均衡、日曬不足,近5年來,女性骨鬆患者已出現年輕化趨勢,40、50歲患者約增1到2成。根據門診觀察,年輕女性因少曬太陽,儼然已成為骨鬆新的高危險族群。

門診觀察,台灣中部陽光強烈,但年輕女性很怕曬太陽,一遇到太陽猛躲、猛戴帽子、猛遮雨傘。而曬太陽可促使維生素D的生成,強化鈣質吸收,建議曬太陽時間為早上09:30~10:30,下午16:00~17:00,也可利用自家的陽台成為捕捉陽光最佳場域。

鈣質流失 保骨3錦囊

年輕女性要「保骨本」對抗骨鬆,平日除了應多曬太陽外,減少咖啡因及鹽的攝取量也很重要。有研究發現,咖啡因會將鈣質由骨頭中濾析,而鹽中的鈉攝取過量,也會釀成鈣質的流失。因此,建議從健康管理做起,謹記3錦囊有效預防。

錦囊1.均衡飲食:

適度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平時攝取足量的鈣質,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牛奶及乳製品、海鮮及海產類植物(如小魚、吻仔魚、海帶、海藻類)、豆類及綠葉蔬菜(如豆腐、豆干、黃豆、芥藍菜、莧菜等)。另外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鮭魚、金槍魚、鯖魚等。

錦囊2.適量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骨質,更有助於體內鈣質的保留,建議進行緩和的運動例如慢跑、健走等,還可搭配增加肌力和平衡感的運動,如游泳及太極拳。適度曬太陽,還可以幫助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營養素,缺乏維生素D鈣質便無法被吸收,吃再多的鈣質也無助益。

錦囊3.定期檢測:

骨質密度檢測可以評估治療反應及效果,做為藥物治療調整的依據,一般而言,接受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持續1-2年後,才會再次進行骨質密度檢測來確認治療效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65/688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當心!不痛也不癢的硬塊,可能是癌症找上你!25歲的男性,因自己摸到睪丸變硬而就醫,檢查後發現,為精原細胞癌,屬睪丸癌的一種,目前安排電腦斷層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轉移至淋巴腺或其他器官。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睪丸癌的發生原因目前不明,部分研究顯示,可能與基因有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夏天身體燥熱火氣大嗎?你是屬於過敏體質,清晨起床打個噴嚏就導致鼻血不止嗎?小心!別以為輕微流鼻血沒什麼,你的身體可能正在發出警訊,不得不慎!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家庭醫學科康宏銘醫師指出,流鼻血的部位可分為鼻中膈前半部與鼻中膈後半部。鼻中膈前半部的出血比較不需擔心,最常見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用眼過度,或是不當保養,像是隱形眼鏡未清洗乾淨,都會造成視力受損。然而,大家所說的近視可以抵銷老花,到底是不是正確的說法呢?在兒童時期容易造成近視或是假性近視的狀況,到了年老,大約40至50歲,會開始出現老花現象。所謂近視,就是看近的東西處於看不清楚的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市面上有愈來愈多的多效合一產品,包括洗潤合一洗髮精、沐浴洗髮乳等,雖然標榜一瓶可多用、省事省錢,但皮膚科醫師提醒,洗頭髮目的在於清潔,長時間使用洗潤合一的洗髮精,可能造成頭皮毛囊阻塞,增加頭皮出油、頭皮屑,甚至掉髮。頭髮、頭皮要的不一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