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體內濕氣不除 怎麼睡都睡不飽

體內濕氣不除 怎麼睡都睡不飽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人上班族都有一樣的心聲,冬天就是離不開被窩的季節,尤其是在下雨天,陰冷的天氣更是有睡不飽、起不來的感覺。但你知道嗎?睡不飽很可能是因體內的濕氣太多,代謝不佳所造成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濕」是一種呈瀰漫狀態的物質,在空氣中稱為水蒸氣或霧氣,若水分在人體滯留太多時就是一種病症,故又稱「濕邪」。中醫普遍認為,人體臟腑機能運化正常,則可平衡體內的水分,當水分代謝不佳或是身體無法將水分引到正確的位置去供給身體運用時,這時我們就會說,「體內濕氣比較重」。

體內濕氣重的人,健康隱憂就是「冬季濕冷」。周宗翰醫師說,一旦體內與外來的濕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因為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導致人體氣血循環運行不佳。自己如果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大便變的軟黏排不乾淨、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甚至皮膚濕疹發作或搔癢加重,可能就是體內濕氣太重引起。

中醫理論認為,濕為「陰邪」,而「濕」會妨礙氣機流通的特性,濕邪會導致水腫,特別是體質虛弱的人特別容易水腫。周宗翰解釋,水腫與肺、脾、腎這三臟的關係最大,肺的通調水道與負責代謝、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需於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的原則,就是「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

周宗翰醫師建議,要消除體內濕氣與消水腫,平時應該避免持續性久站或久坐。在家中,下半身穿著應寬鬆舒適的衣物,以避免淋巴循環阻塞;平時飲食盡量清淡,少吃油膩的食物可避免血液濃稠,以免導致循環變慢,並且最好養成每日健走30分鐘,活化下肢氣血循環,就可以輕鬆除去體內濕氣,精神奕奕之外,還可以消水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96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想為孩子從小建立以及培養好的人際互動技巧,這時父母親如何與孩子互動就是關鍵;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臨床心理師楊晞指出,因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接觸的社會,因此親子關係也是孩子第一段重要的人際關係,尤其若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更需要父母從中協助,這時就可在家營造情境實際體驗與練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人重視的農曆春節將至,連續假期中,少不了和親朋好友團聚,除了圍爐的大餐外,也少不了零食助興。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民眾,大魚大肉常伴隨過高的熱量及脂肪含量,而零食則暗藏著高熱量、高油、高糖、高鹽的危機,歡樂相聚之際,也要為健康多把關。年節享食3妙招傳統年菜常多為高油脂、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民眾都會購買營養補充品,希望藉此幫助身體補充營養,甚至成為治療最佳輔具,但營養補充品究竟該如何挑選,才能避免食用到劣質品呢;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營養室主任張皇瑜指出,過去曾發生某知名品牌營養補充品變質問題,造成人心惶惶,其實只要在食用時,把握看、聽、聞三個步驟,就能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糖尿病人口已超過150萬人,當血糖控制不佳,不僅會影響眼睛、腎臟、心血管系統等,也可能產生多種系統的併發症,像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就屬於常見併發症中的一種,影響約50%糖尿病病患;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內科醫師吳一葦指出,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麻木、足部潰瘍等,增加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