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溫害你老覺得疲倦、乏力? 快試試中醫消暑茶飲

▲對抗「秋老虎」中醫師提供解暑妙方。(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雖然「立秋」已過,顧名思義就是秋天的開始,不過,這段期間氣溫仍偏高,成了人們口中俗稱的「秋老虎」,中醫師提醒,此時身體容易疲倦、乏力,尤其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補充元氣。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近來屬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中醫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強調要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

值得注意的是,葉家舟提醒,此時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昏昏欲倒的現象,因此,必須補充適當的水分,並且應該緩慢地喝水,不可牛飲。且因為中暑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

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中醫認為,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

葉家舟強調,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無法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所以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4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指出,國內有6名個案發生「疫苗突破性感染」,也就是接種完COVID-19疫苗後,滿14天以上仍確診。莊人祥今表示,經過基因定序後,其中有三例檢驗出英國變異株,不是Delta變異株,且病毒量沒有特別高。莊人祥昨說明,接種完2劑未滿14天確診者,至今有3例;接種完2劑滿14天以...

閱讀詳情 »

全球疫情肆虐,各國都討論讓民眾接種第3劑來防堵變種病毒入侵。而根據美國生技公司Novavax官網最新消息指出,歐盟近日已和該公司簽署採購協議,預計將於2023年前交貨2億多劑NVX-CoV2373疫苗。根據Novavax發布新聞搞指出,歐盟已簽署 NVX-CoV2373疫苗採購協議,而這份採購合約共...

閱讀詳情 »

新北林口某電廠傳有電氣課長染疫,該課同仁都已進行快篩,但對於其他課的員工未有任何動作,電廠還企圖隱瞞疫情真相。對此,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全部共41人快篩採檢結果都是陰性,該辦公室在第一時間都已經做完清潔、消毒。至於隱瞞疫情,陳潤秋則說,這個狀況若確定有會再去調查。今天在新北防疫記者會上,陳潤秋回應,...

閱讀詳情 »

今天新北市新增4例COVID-19本土病例,其中有3例感染源還在疫調當中。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板橋有1人正是板橋花旗員工,採檢陽性、Ct值32,該案可能是舊案,感染源還在疫調中。衛生局長陳潤秋補充,該名花旗銀行員工不是第一線櫃檯人員,目前已針對同部門44人安排採檢,39人快篩陰性。今天新北市確診區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