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溫害你老覺得疲倦、乏力? 快試試中醫消暑茶飲

▲對抗「秋老虎」中醫師提供解暑妙方。(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雖然「立秋」已過,顧名思義就是秋天的開始,不過,這段期間氣溫仍偏高,成了人們口中俗稱的「秋老虎」,中醫師提醒,此時身體容易疲倦、乏力,尤其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補充元氣。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近來屬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中醫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強調要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

值得注意的是,葉家舟提醒,此時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昏昏欲倒的現象,因此,必須補充適當的水分,並且應該緩慢地喝水,不可牛飲。且因為中暑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

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中醫認為,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

葉家舟強調,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無法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所以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4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吸菸對健康影響甚鉅,尤其對呼吸系統的傷害更是首當其衝!長期吸菸對於呼吸道、肺部組織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害,不僅會增加肺炎、肺癌的發生率,若不慎感染新冠肺炎而引發重症的機率也是非吸菸者的2倍之多。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叮嚀,現在正逢新冠肺炎肆虐之際,為了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戒菸行動刻不容緩! 你是否曾懷疑過...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誰是健保補充保費年度繳費王?最新統計出爐。健保署公布最新2019年健保補充保費收入共475.11億元,比前一年增加11.19億元落袋,而6大類補充保費個人繳納金額排行榜上,繳費王為台北市信義區一名70歲包租公,去年租金收入超過1.6億元,光繳補充保費就有310萬;而租...

閱讀詳情 »

胃食道逆流:探究個人原因很重要 三十八歲的B先生是一位上班族,五年前胃食道逆流找上了他。之所以會發現是因為以往晚上入睡後他通常都能一覺到天亮,但突然間常常因咳嗽而醒,而且白天的聲音也都啞啞的。 他到台北某醫學中心就診,經由胃鏡檢查確認罹患胃食道逆流。醫生開給他三個月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

閱讀詳情 »

「江醫師,我爸媽都有糖尿病,我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會比較高嗎?」 「江醫師,我家族中有幾個長輩患有肺癌,我需要特別安排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嗎?」 一直以來,許多人會用基因、家族史的角度來檢視與預測自身的健康表現,當罹病時也就順理成章推基因出來當作生病的罪魁禍首。不過,基因對健康的影響真有這麼大? &nb...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