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麻醉於手術中扮演要角 麻醉知識報你知

麻醉於手術中扮演要角 麻醉知識報你知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般民眾對於麻醉的了解有限,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楊承憲醫師表示,沒有麻醉,手術沒法進行,一個好的麻醉是手術成功的先決要件。且麻醉醫師並不是在手術過程中麻醉而已,包括了術前的前置作業及評估,以及術中麻醉,更重要的是維持病人在麻醉的過程中,生命跡象維持穩定。麻醉藥退後的術後恢復期,甚至回到病房、回家,需處理術後疼痛,同樣是麻醉科主要的工作。所以,麻醉包含整個手術前、中、後期,麻醉科都有參與,一個手術要成功,是不可能缺少麻醉醫師的。

麻醉前置作業不輕忽 助醫師精準診斷

面臨接受手術,許多患者對於麻醉通常充滿疑問,甚至是焦慮、恐懼。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楊承憲醫師說明,目前各大醫院麻醉科都設有麻醉諮詢門診,包括了評估麻醉風險、擬定麻醉計劃、需特別注意、配合事項以及告知解釋,最後完成麻醉同意書的簽署。有些心臟病病人會服用抗凝血劑,因與麻醉相關,所以考量到手術狀況會要求停藥。民眾一定要事前告知醫師,包括了疾病史、手術及麻醉經驗、目前用藥及藥物過敏史,對於醫師於術中精準判斷,會更有幫助。

楊承憲醫師同時也破解「酒量太好麻不倒」的迷思,雖說酒醉跟麻醉名義上都是醉,也有民眾認為肝臟代謝酒精,麻醉也是經由肝臟代謝,擔心酒量好代謝很快因此麻醉不容易。但就藥理學上來說,兩者完全不同,不用擔心麻不倒的問題。但若是因酒量好,長期喝酒,甚至有酗酒習慣,對肝臟是很大的損害,可能會導致肝功能不正常。這種情況下可能對麻醉藥反應比較激烈,更容易麻倒,對麻醉醫師在臨床麻醉的用藥量會有影響,因此在前置作業也要記得告知。

麻醉藥進步 免驚心麻一半醒來

除了麻不倒的疑慮,也會有民眾擔心,會不會在手術過程中醒來。楊承憲醫師解釋,在早期有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確有可能發生,但目前醫院用的麻醉藥比較進步,藥效很快,代謝也很快,因此作用時間比較短,麻醉醫師可以更精準去調控麻藥的濃度。另外,還可以搭配監測麻醉深度的儀器,來設定麻醉深度,讓病人能夠維持在一定的麻醉深度進行手術,所以民眾不用擔心麻不倒、中間醒過來的事件,基本上很少發生。

楊承憲醫師提醒,病人在麻醉之前,特定期間內請勿進食,目的在於減少胃中的食物量,避免在麻醉過程中嘔吐,甚至將食物吸入肺內。不過,有別於以往要求空腹8小時,為了降低病人的不適,目前的作法是避免過度禁食,甚至希望患者在麻醉前補充水分及醣類。另外,門診手術也應有照護能力的親友陪伴同行,不可由病人開車或騎機車離院,且詳閱衛教單,留意手術或麻醉相關事項,將麻醉風險降至最低。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人飲食西化,講究精緻,以致大腸癌罹患人數逐年增加,多吃糙米成為健康飲食的代表。不過,消基會調查發現,國內竟有六成糙米品質與外包裝標示不符,欺騙消費者。另外,有一家業者的糙米含有超標農藥,民眾購買時,務必多加注意。(照片來源/取自資料庫)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召開「糙米?『造』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中國大陸H7N9病例數明顯下降,各疫區防控工作已轉入常態化管理,而國內H7N9疫苗開發仍如火如荼進行。自上個月衛署取得美國CDC提供的H7N9疫苗株,國光生技也於6月3日取得美國CDC直接提供的疫苗株,並表示無論是否通過政府補助案,都積極進行疫苗開發工作,預計最快5個月初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燕窩「甘、淡、平」,是「調理虛損勞瘵之聖藥」,也由於「本草綱目」對燕窩有所記載,以致燕窩早已成為古代皇親貴族經常選用的食材,現代很多貴夫人也甚為喜愛購買燕窩食用;日前甚至傳出,香港一家商店內的燕窩產品,竟然被竊一空。北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嘉鴻表示,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由旅居香港的臺灣企業家捐助的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今年舉辦第八屆,前衛生署長暨亞州大學教授楊志良在台灣召開的宣傳記者會時指出,兩岸四地不應該PK武力,經濟發展可以PK,但最棒的還是PK愛心。楊志良表示,去年第七屆愛心獎的五位得主裡就有四位是來自台灣,可以說台灣在愛心P...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