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麻醉於手術中扮演要角 麻醉知識報你知

麻醉於手術中扮演要角 麻醉知識報你知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般民眾對於麻醉的了解有限,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楊承憲醫師表示,沒有麻醉,手術沒法進行,一個好的麻醉是手術成功的先決要件。且麻醉醫師並不是在手術過程中麻醉而已,包括了術前的前置作業及評估,以及術中麻醉,更重要的是維持病人在麻醉的過程中,生命跡象維持穩定。麻醉藥退後的術後恢復期,甚至回到病房、回家,需處理術後疼痛,同樣是麻醉科主要的工作。所以,麻醉包含整個手術前、中、後期,麻醉科都有參與,一個手術要成功,是不可能缺少麻醉醫師的。

麻醉前置作業不輕忽 助醫師精準診斷

面臨接受手術,許多患者對於麻醉通常充滿疑問,甚至是焦慮、恐懼。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楊承憲醫師說明,目前各大醫院麻醉科都設有麻醉諮詢門診,包括了評估麻醉風險、擬定麻醉計劃、需特別注意、配合事項以及告知解釋,最後完成麻醉同意書的簽署。有些心臟病病人會服用抗凝血劑,因與麻醉相關,所以考量到手術狀況會要求停藥。民眾一定要事前告知醫師,包括了疾病史、手術及麻醉經驗、目前用藥及藥物過敏史,對於醫師於術中精準判斷,會更有幫助。

楊承憲醫師同時也破解「酒量太好麻不倒」的迷思,雖說酒醉跟麻醉名義上都是醉,也有民眾認為肝臟代謝酒精,麻醉也是經由肝臟代謝,擔心酒量好代謝很快因此麻醉不容易。但就藥理學上來說,兩者完全不同,不用擔心麻不倒的問題。但若是因酒量好,長期喝酒,甚至有酗酒習慣,對肝臟是很大的損害,可能會導致肝功能不正常。這種情況下可能對麻醉藥反應比較激烈,更容易麻倒,對麻醉醫師在臨床麻醉的用藥量會有影響,因此在前置作業也要記得告知。

麻醉藥進步 免驚心麻一半醒來

除了麻不倒的疑慮,也會有民眾擔心,會不會在手術過程中醒來。楊承憲醫師解釋,在早期有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確有可能發生,但目前醫院用的麻醉藥比較進步,藥效很快,代謝也很快,因此作用時間比較短,麻醉醫師可以更精準去調控麻藥的濃度。另外,還可以搭配監測麻醉深度的儀器,來設定麻醉深度,讓病人能夠維持在一定的麻醉深度進行手術,所以民眾不用擔心麻不倒、中間醒過來的事件,基本上很少發生。

楊承憲醫師提醒,病人在麻醉之前,特定期間內請勿進食,目的在於減少胃中的食物量,避免在麻醉過程中嘔吐,甚至將食物吸入肺內。不過,有別於以往要求空腹8小時,為了降低病人的不適,目前的作法是避免過度禁食,甚至希望患者在麻醉前補充水分及醣類。另外,門診手術也應有照護能力的親友陪伴同行,不可由病人開車或騎機車離院,且詳閱衛教單,留意手術或麻醉相關事項,將麻醉風險降至最低。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進入警戒第三級,為避免病毒散播,疫情擴大,大家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要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成了這段日子的常態。隨著微解封的到來,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後,原先採用封閉換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許多男性都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尤其年紀大的男性,攝護腺肥大又稱為良性攝護腺增生,初期常見的症狀有頻尿、尿急、延遲性排尿、尿液滯留和用力解尿等。據哈佛醫學院的專家表示,約有一半的男性在50多歲時,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攝護腺肥大,到了80多歲時,約有90%的男性患有這種疾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各界對國產新冠疫苗都非常關心,8月2日衛福部食藥署公布完成4批高端新冠疫苗檢驗封緘,但批號不連續引發猜測,今(4)日媒體再次提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數日無法提供不合格原因與數量,指揮官陳時中帶著火氣回應。 陳時中表示,這樣子問不好,第1天問我,我說我不知道,第2天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疫苗累計施打約850.1萬人次,當中41.8萬人次完成第2劑,今(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完整接種2劑疫苗後14天,仍感染新冠肺炎痛有6例,疫苗突破率約0.002%,施打2劑未滿14天感染則有3例。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接種第2劑疫苗後0至13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