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99分:快樂就在不完美的那條路上》塔爾‧班夏哈

過去十年來,我一直在教快樂學。

和許多在大學任教的人一樣,起初這個題目只是我個人的興趣,後來卻變成我從事學術研究的主題。我剛開始思考快樂的問題時,還是個成功但 不快樂的學生,之前則是個成功但不快樂的職業運動員。由於很想了解自己不快樂的原因,我一頭栽進當時新興的正向心理學。傳統心理學主要在探討精神官能症、 憂鬱、焦慮等問題,正向心理學則把重心放在個人、組織和社區之所以欣欣向榮的條件。簡單的說,正向心理學就是快樂的科學。

我從研究正向心理學當中,得到很多收穫,很希望和別人分享我的心得。當然,我一向都知道大家對於快樂這個題目很感興趣,但我剛開始以寫作和演說的方式探討如何擁有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時,完全沒料到大家對這個題目的興趣竟然如此濃厚。

從讀者的來信、和學生的對話、以及研討會的討論中,無論談話對象是上海的企業家、坎培拉的政治領袖、紐約的高危險群青少年、開普敦的新聞記者、或巴黎的教師也好──我看到許多充滿熱情、全力以赴的人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並增進社會的福祉。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我漸漸了解,這些截然不同的群體除了對如何快樂生活都很感興趣之外,還有其他的共同點,而且當他們想變得更快樂時,也面臨一些共同的阻礙。其中一個障礙是,他們渴望追尋的理想境界不止是快樂的人生,而且還得是完美的人生。

我之所以清楚意識到這點,是因為當我和別人討論快樂這個話題時,有兩種令人訝異的反應一再反覆出現。首先,人們常常說自己不快樂,但是 當他們進一步描繪自己的生活和感覺時,我發現,顯然他們真正想說的是他們並非隨時都很快樂。其次,他們會表示,我並不像他們想像中的「快樂專家」那樣,隨 時都興高采烈的。當我談到我的失敗或恐懼時,他們很訝異即使有這些不愉快的遭遇,我仍然認為自己很快樂。這些反應背後的假設是,真正快樂的人完全不會感到 悲傷、焦慮或恐懼,他們的人生也不會經歷挫折或失敗。看到不同世代、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都同樣瀰漫著這樣的假設,我了解一個驚人的事實:我們週遭充斥著完 美主義者。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逐漸好轉的完美主義者,但從來不曾意識到完美主義已經是如此普遍的現象。我有許多熟人都是完美主義者,但他們自己可 能不會這麼形容自己,或許別人也不認為他們是完美主義者,然而他們的種種假設、思考方式和行事風格卻完全吻合完美主義者的定義。更重要的是,他們或多或少 都深受完美主義之害。

本書的內容乃是在探討完美主義究竟是什麼,以及如何才能克服完美主義的障礙,擁有更快樂的人生。和我的前一本書《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 的一堂課》(Happier)一樣,都是以練習手冊的方式呈現。照理說,如果想充分理解本書的意義並從中獲益,讀者應該好像讀小說一樣,一口氣把它讀完。 但我建議各位最好還是從從容容地閱讀本書,偶爾停頓一下,再繼續讀下去,慢慢來,花點時間思考本書的內容,並且應用在生活之中。本書中還會不時插入一些小 提醒──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或想法,讓讀者停下來沉思一下,因此能更透徹理解和吸收本書的內容。讀者可以自己一個人做這些練習,也可以找個伴一起做,或在 團體中討論。對個人發展有興趣的讀書會或是想要增進親密關係的情侶都可以把本書當成討論素材。

 

 

---《99分:快樂就在不完美的那條路上》作者序《99分:快樂就在不完美的那條路上》塔爾‧班夏哈

《99分:快樂就在不完美的那條路上》塔爾‧班夏哈

 

 

塔爾‧班夏哈是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更快樂》(Happier)的作者。他運用正向心理學領域的突破性新研究,引領我們放棄追求完美的不可能任務,踏上通往真正快樂、富裕和滿足的道路,指出看待成功和失敗的最佳方式。

他在書中還提供了自我反省的練習、靜思冥想的方法,以及適時插入的小提醒,幫助我們重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他提出許多強而有力的論證告訴我們,並不是非得追求完美,才能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其實,就是因為人生不完美,才美。
轉個想法你會發現──99分比100分更好!

你想擁有完美的人生嗎?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的期盼下,都努力在各方面追求完美──設法看起來更年輕、賺更多錢、隨時都顯得很快樂。但根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作者班夏哈的說法,追求「完美」本身可能正是我們追尋快樂的途中最大的障礙。

還是你想活得更快樂?

班夏哈運用正向心理學領域的突破性新研究──也就是他在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中教導的科學原理──引領我們放棄追求完美的不可能任務,踏上通往真正快樂、富裕和滿足的道路,指出看待成功和失敗的最佳方式。

他在書中還提供了自我反省的練習、靜思冥想的方法,以及適時插入的小提醒,幫助我們重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他提出許多強而有力的論證告訴我們,並不是非得追求完美,才能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作者簡介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

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更快樂》(Happier)的作者。他開的課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一堂課,目前則在世界各地擔任顧問及演說講課,對象包括跨國組織、社會大眾及高危險族群。他是哈佛大學的組織行為學博士及哲學及心理學學士。

譯者簡介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自由從事文字工作。

 

 

目錄

 

作者序

前言

理論篇

第一章 接受失敗
第二章 接納自己的情緒
第三章 接受成功
第四章 接受現實

應用篇

第五章 理想的教育方式
第六章 理想的工作方式
第七章 理想的愛情

修練篇

第八章 靜思一:真正的改變
第九章 靜思二:認知療法 
第十章 靜思三:不完美的忠告
第十一章 靜思四:完美的新世界
第十二章 靜思五:受苦的意義
第十三章 靜思六:白金律
第十四章 靜思七:是啊,但是…
第十五章 靜思八:欣然接受老化
第十六章 靜思九:大騙局
第十七章 靜思十:知之與不知

結語

 

相關推薦

  大 口雖然常常外出旅遊、品嚐美食,但平常最常做的事情其實是坐在電腦前面整理照片、打打文章,有時候使用電腦的時間甚至比一般上班族還長!有時候一整天看電 腦下來的結果就是頭部脹痛、眼睛酸澀、甚至有點眼冒金星的感覺,很容易會有疲倦感!但自從有了這台「頭部按摩器iDream3S」後,這些問題就...

閱讀詳情 »

健康的瓶頸情緒,真的跟疾病有關嗎?首先分享一則我在國外當實習醫師時所發生的小故事:「王醫師!請你快過來看一下!」小文的奶奶著急喊著。我丟下手邊的工作,連忙跑到診所門口,順著奶奶的視線往小文臉上看。「怎麼了?」當時才兩歲的小文,嘴巴周圍整個腫起來。這是很嚴重的過敏。奶奶哭著說:「小文剛剛不想吃香蕉,我...

閱讀詳情 »

Dr.Wang怎麼說:疾病只是一個信差已婚的江小姐與婆婆在小孩的教育方面有嚴重的意見分歧,導致江小姐因為長期受到婆婆給予的精神壓力,累積了過多的情緒,最後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經常必須服用醫師所開立的藥「理思必妥」—抑制多巴胺分泌的藥物。因為精神分裂症的人,體內的多巴胺分泌較常人旺盛。這樣...

閱讀詳情 »

有許多前來諮詢的個案會問我:「我家有某某病的遺傳史,我好擔心我也會有,怎麼辦?」雖然不論是主流醫學或是自然醫學,在臨床訓練上都教導醫生必須將病人的家族病史列入考量,然而你是否健康、會不會得某種病,真的都和「遺傳」有關嗎?照目前的科學認知,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經過世世代代基因相互流傳,你永遠也不知道今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