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跡象與處置|媽媽寶寶

嬰兒搖晃症候群

對於頸椎及腦部尚未發展完全的寶寶來說,一旦劇烈來回搖晃他們的身體,便容易造成腦部損傷、癱瘓、失明、抽搐等症候群,嚴重者乃至死亡,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絕不可大意。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跡象與處置|媽媽寶寶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 照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1歲以下的寶寶通常是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好發族群,起因常見於照顧者想逗寶寶玩,而出現拋接嬰兒的行為,但寶寶的腦部發育尚未成熟,在腦殼與腦部之間,約有1公分的脊髓液空隙,如果過於劇烈搖晃寶寶的頭部,容易導致空隙中的微血管破裂,造成出血,進而引發嘔吐、癲癇、神智不清等症狀。「寶寶的頸椎肌肉非常脆弱,只要稍微用力搖晃,脖子便無法支撐頭部,這將使頭部無法控制地大力晃動,且不管上下左右搖晃都會造成同樣嚴重的後果。」

發生機率及好發年齡

根據以往文獻指出,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寶寶當中,約有43%是因人為因素所引起,其中有高達85%發生在1歲以下(多集中在10個月大左右),甚至有剛出生不到17天的新生兒,代表只要照顧者多加注意,其實就可降低近半數的發生機率。劉明發醫師說明,這些罹患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小小患者,大約有19%~38%可能不治,剩下則有一半須長期復健,另一半則能夠完全康復;雖然國內發生機率只有十萬分之三十,可是一旦發生,順利存活並完全復原的機會只有三到四成,父母不可輕忽其帶來的後續效應。

如何觀察跡象

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寶寶,可能會出現以下臨床症狀:倦怠、肌肉鬆垮、食欲不振、嘔吐、沒有笑容、不願與父母進行非語言交流、肢體僵硬、呼吸急促、抽筋、前囪門鼓起、頭部突然無法抬起、眼神沒辦法對焦、哭鬧等,有些甚至一週後才會開始出現慢性出血。若符合多項症狀時,爸爸媽媽就不能忽略其可能性,應儘速帶寶寶就醫,才不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跡象與處置|媽媽寶寶

醫療處置

劉明發醫師表示,若寶寶的腦內只有輕微出血,血塊其實可經由體內自行吸收,之後再請醫師進行後續追蹤即可;但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就需請醫師利用手術方式將腦中的血塊取出。若合併抽筋及腦壓上升等情形,醫師就會藉由注射藥物的方式,幫助緩和寶寶的病情。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 跡象與處置|媽媽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6年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年長者用藥機會高,服藥時應注意那些事項呢?  1. 注意藥物副作用:有些藥物比較容易在老年人身上產生副作用,使用時也需特別留意,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心臟血管用藥、抗生素、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口服降血糖劑、胰島素等。 2. 注意食療影響藥性:同時併服中草藥、保健食品等,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

閱讀詳情 »

英國一名8歲男童威廉(Rhys Williams)因患有罕見表皮溶解水疱症(Epidermolysis Bullosa,俗稱泡泡龍),全身長滿水疱,皮膚相當脆弱,甚至連他的母親都無法隨意親吻或擁抱他。▲英國一名8歲男童患有罕見表皮溶解水疱症,全身長滿水疱,皮膚相當脆弱,甚至連他的母親都無法隨意親吻或...

閱讀詳情 »

近日,在澳門,一名女孩突然無緣無故的七孔流血暴斃,一夜之間,就奔赴黃泉, 經過初步驗屍,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那砒霜從何而來?一名醫學院的教授被邀趕來協助調查。 教授仔細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個小時,暴斃之謎便揭曉。教授說:死者並非自殺,亦不是被殺,而是死於無知的它殺。 大家莫名其妙。教授...

閱讀詳情 »

從前有一個老師,他從小就收集麥當勞兒童套餐裡的玩具.. 25年過去了,他已經收集了1000多個兒童餐的玩具… 然而, 但是前不久他決定,把他們全部拍賣掉。。。   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一個4歲患有神經失調的小男孩買輪椅。。 事情是這樣子的。。。 Logan是一個生下來就患有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