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團隊動物實驗發現 共振波或可幫助降血糖

台團隊動物實驗發現 共振波或可幫助降血糖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台灣研究團隊進行小鼠實驗發現,共振波似乎可以幫助降血糖,研究第一作者共振波研發團隊技術長張文杰表示,共振波原本用來促進氣血循環,幫助肌肉放鬆,改善肌肉痠痛困擾,但最新小鼠實驗發現,共振波不只可以促進氣血循環,或許對血糖控制也有幫助。
小鼠研究發現 共振波似乎有助改善糖化血色素

張文杰分析,共振波屬於一種電場、電位變化,過去一些研究顯示,共振波或可誘發細胞微電流變化,進而調整細胞功能,在共振波刺激下,細胞使用血糖能力似乎會提升,胰島素功能也會上升。小鼠研究顯示,小鼠一星期接受5次共振波刺激,每次刺激約60分鐘,經過一段時間,小鼠糖化血色素改善幅度達4成之多,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今(2017)年2月號〈中華生理學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張文杰表示,無論人體經絡、神經,都有電流變化,像神經傳導,更需要仰賴電流傳遞,而細胞研究、小鼠研究發現,共振波可以小幅度調整電流變化,目前還需要進行人體關鍵研究(Pivotal Study),才能證實共振波對改善人體血糖是否有幫助。
共振波研究 將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有關共振波人體關鍵研究,研究團隊預計在全台四大醫院進行查驗登記用臨床試驗,預計收160個個案。張文杰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研究,可以進一步了解共振波對人體血糖的影響,也期望未來透過共振波的幫助,可以幫助輕度糖尿病病友逆轉病情,中、重度糖尿病病友也可以提升胰島素功能,減少藥物劑量使用。若想控制血糖,還是要搭配飲食、生活習慣改變,這樣才能全方位控制糖尿病病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6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肌肉的勞損,多因不當的生活習慣,如工作或從事休閒娛樂活動時,過度或不當的使用肌肉,因而造成肌肉勞損。日積月累的肌肉勞損若不處理,便會導致嚴重的肌肉損傷。損傷的肌肉若是位於脊椎兩側,便會因肌肉對脊椎的拉力不平衡,讓脊椎逐漸往緊邊移位,進而造成脊椎側彎。然而,損傷的肌肉若發生在四肢,就容易...

閱讀詳情 »

Q1 什麼是「徒手療法」? A:透過手找到造成病灶的肌肉痠痛區,再配合「手技」,和發自於丹田的內功,來解除身體不適的反應   徒手療法,顧名思義就是「以手為術為患者解證」。所謂的「證」,是指「身體的反應」,例如因肩頸痠痛所產生的頭痛、偏頭痛;因施力不當的勞損所造成的五十肩;或因不當的健美塑...

閱讀詳情 »

頸椎篇 「頸椎」是軀幹中骨骼最細,也是最容易受肌肉牽動的部位,其位於整個神經系統通往腦幹的最後一段,也是身體各部位訊息流向指揮系統最重要的一段。 當人處於亞健康或生病的狀態時,任何的醫療行為,都是在喚醒人體本身的自癒力,使其發揮最大的功能;在面對不友善的環境時,人體的抵抗力,也必須藉由腦幹對於體內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