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跑步究竟是不是最佳的鍛煉方式?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春慧   

跑步是日常生活中成本較低的鍛煉方式,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跑步運動。跑步還可以降低心臟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可以說是很好的運動項目。但是,和其他運動相比,比如走步、騎車或游泳,跑步的好處真的更加突出嗎?

根據對醫學期刊《心血管病進展》(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回顧,我們發現,和不跑步的人相比,跑步的人可以長壽三年。甚至你都不需要跑太快,也不需要跑很長時間,就可以見證跑步的益處。即使你平時有抽煙、飲酒的習慣,體重也超出正常標準,沒關係,通過跑步,早亡的風險可以降低25%~40%。對《心血管病進展》中跑步研究做出系統回顧的作者說,“沒有任何一項其他運動有這樣的作用。數據顯示,每跑步一個小時,預期壽命可以增加7個小時。”他們還表示,跑步雖然無法使人長生不老,但是和走步、騎車或游泳相比,它能夠有效地延長人的壽命。2014年,回顧研究中的兩位作者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發現,每天僅跑五到十分鐘,速度不超過每小時六英里,就可以降低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病和早亡的風險。政府建議人們,每週要適當運動約150分鐘,然而大多數人都忽視了這一建議。每天跑步五到十分鐘,這個運動量要比政府的建議少得多,人們更容易做到。

你喜歡什麼運動,享受哪種運動方式,那它便是最佳的鍛煉方式。但是,如果你自己沒有喜歡的運動方式的話,那麼跑步就可能成為你最佳的鍛煉方式。跑步成本低,又容易做到,走出家門便可以跑步。跑步是實實在在的運動方式,它可以使你精力充沛,即使是慢跑。如果你比較忙,那麼,選擇跑步是最適合的,因為用做其他運動時間的一半來跑步,就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愛荷華州立大學運動系的Angelique Brellenthin也是這項回顧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說,走步105分鐘和跑步25分鐘效果相同。

跑步究竟是不是最佳的鍛煉方式?

雖然不免有人在跑步的過程中意外死亡,但是從整體來看,不跑步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致死的概率是跑步者的兩倍。你可以穿一雙舒適的跑鞋,選擇在柔軟的地面上跑步,以避免膝蓋疼痛(不是所有人都會膝蓋疼痛,這跟運動方式和強度有關),加強鍛煉,加強腿部肌肉,避開山地或不平整的地段。Brellenthin說,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跑步會增加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

跑步的習慣是需要慢慢培養的,每週跑30英里,跑步帶來的身體變化便趨於穩定。Brellenthin說,和進行其他運動的人相比,跑步者具有更高的有氧健身水平,體脂較少,腰圍更細。跑步不失為一種好的轉移腹部脂肪的運動方式。每週我們只需要跑30~60分鐘便能感受到跑步的好處,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試著養成跑步的好習慣呢?

參考資料:

running-best-exercise

 

相關推薦

▲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已去函中國要求讓台灣派遣專家前往武漢一探疫情。(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疫情迄今不明,中國官方公布的訊息讓外界始終有如霧裡看花,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今(6)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已正式去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

閱讀詳情 »

▲因為8公分大的胸腺瘤,香港青年跨海來台就醫。(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年近30歲的香港男子,日前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前縱膈腔內長有8公分大的「胸腺瘤」,卻礙於香港醫師只願意使用傳統手術鋸開胸骨、切除腫瘤,選擇跨海來台就醫,在花蓮慈濟醫院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移除腫瘤,...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讓病重難癒病人能享有善終權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今(6)日滿一年,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目前已有1萬1317人完成簽訂註記,而衛福部也宣布即日起將包括囊狀纖維化症、亨丁頓氏舞蹈症等11類罕見疾病納入病主法,可依其意願終止、撤除或...

閱讀詳情 »

▲黑鷹墜毀5生還者病況恢復良好。(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軍黑鷹直升機墜毀意外,5名生還軍官仍在三軍總醫院治療,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今(6)日說明最新病況,傷勢較重、先前在加護病房的中將次長黃佑民、新聞官陳映竹,回復狀況超出預期,經過醫療團隊的評估,上午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