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癌症療法,救命的關鍵果菜汁,榨汁2大原則

一旦現榨果汁中的治療酵素長時間接觸空氣中的氧後,就會氧化消失,被自由基破壞,因此我們必須告知一項包含2條條文的明確規則請你遵守。雖然你可能無可避免地必須妥協,但下列2條規則是你打電話到葛森研究所詢問時,提供電話建議的服務人員會提出的:

1. 如果可能的話,每1杯約225公克的果汁都請盡量新鮮準備,然後立即飲用。這對於重病患者特別重要。

2. 請勿在早晨準備一整天的所有果菜汁,然後存放起來等一下再飲用,因為這會讓你在一天之中喝到部分損失許多營養素的缺陷果菜汁。

 

果菜汁療法Q&A

飲用果菜汁會產生許多很少有人能夠回答的問題。舉例來說,下列這些由葛森療法的使用者所提出的問題,有些我們也同樣好奇,但是卻無法完全解答:

 

Q1:我應該在什麼時候喝果菜汁,多久喝一次?

A1:葛森博士建議病人應該至少每個小時飲用約225公克,但是這樣的飲食要求經常難以達成。

 

Q2:如果無法確實遵循飲用時間,有什麼解決或折衷的方式嗎?

A2:請盡可能地喝,嘗試盡量攝取。在榨汁以及飲用果菜汁的時候,請多多益善。

 

Q3:我應該飲用多少果菜汁?

A3:前文已提過,請嘗試在24小時內飲用約2,925克的新鮮有機果菜汁。

 

Q4:在實際完成榨汁之後,果菜汁的最佳飲用時機是什麼時候?

A4:毫無疑問地,答案是「立刻」!

 

Q5:可以把果菜汁存放起來以後再喝嗎?

A5:最直接而無法讓步的答案就是「不行」!不過面對現實,如果你的工作地點離家有一段距離,又無法拖著30公斤重的榨汁機到處跑,那麼用保溫容器(玻璃或不鏽鋼內襯)或225公克廣口瓶盛裝紅蘿蔔蘋果汁隨身攜帶,也不失為可行之道。如果這是你每天唯一能取得有機果菜汁的方法,那就這麼做吧!千萬不要將綠色蔬果汁(用做沙拉的生菜榨的汁)帶著以後再喝,因為這種蔬果汁會很快地氧化而失去價值。

 

Q6:哪些水果和蔬菜最適合或不適合混合飲用?

A6:依照我們的觀察,幾乎所有植物榨出來的汁都可以相容,但是葛森博士強烈推薦紅蘿蔔和蘋果、單獨使用紅蘿蔔,以及各種綠色蔬菜榨的汁。請避免其他的果菜汁產品。

 

Q7:胃腸道的哪一部分吸收果菜汁的效果最好?

A7:整段腸道(從最前端與胃相連接的開口,一直到肛門,一共7公尺)都可以處理果菜汁中的酵素,將它們攝取到血流之中。但是胃、大腸和直腸不會吸收太多營養素。

 

Q8:飲用果汁可以讓身體得到「生命力」嗎?

A8:這個答案完全只是我們的個人意見,不過我們的答案是「是的」!蔬菜和水果中活生生的酵素,可以被身體、心靈和靈性的自我吸收,並可能鼓舞一個人的靈魂。至少,我們是這麼希望。

 

Q9:如果攝取建議的蔬果汁,是否能更有效地沖刷腎臟?

A9:是的,生理測試的結果顯示,果菜汁的酵素是清潔物質,有時還是自然界中真正的利尿劑。你可以自行測試這個觀念,將大型白蘆筍榨汁後飲用,芹菜汁也是效果幾乎一樣好的利尿劑。喝下這些果汁後,就會大量排尿,使腎臟受到充分的沖刷,泌尿道被沖洗乾淨。

 

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提供葛森療法建議的觀察結果,讓我們體認到一些事。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一整天製作和飲用果菜汁的退化性疾病患者,治療成功率比經常飲用幾個小時前就榨好的果菜汁的患者更高。葛森療法果汁飲用方案的支持者已經設計了許多食譜;葛森研究所的患者和其他協助者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果汁混合配方,例如:我們有紅蘿蔔蘋果汁、純紅蘿蔔汁、柑橘果汁、綠色蔬菜汁,以及許多其他的果菜汁。

 

你可能還會想看:

葛森果菜汁的超級營養療法,讓肝癌消失了?!

本文摘自《救命聖經‧葛森療法(暢銷增訂版):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癌症療法,那些醫生救不了或放棄的人,其實還有機會活下來!》一書,柿子文化出版

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癌症療法,救命的關鍵果菜汁,榨汁2大原則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癌症療法,救命的關鍵果菜汁,榨汁2大原則

世界上一種方法,不必飽受化療、手術之苦,不靠針筒、藥丸,就可能讓你的癌細胞消失,但你的醫師卻不想告訴你!?

  • 日本名醫星野仁彥罹患了結腸癌和轉移的肝癌後,靠葛森療法健康活過20年......
  • 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新谷弘實的健康祕訣之一就是實施葛森的咖啡灌腸,至今已30多年。
  • 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博士只接受了6個星期的葛森療法,糖尿病就完全治好了!
  • 葛森療法治癒史懷哲之妻的結核病,讓她繼續活了28年;史懷哲之女的嚴重皮膚病也獲根治!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苗「預約分流」有新政策,想預約打AZ疫苗第二劑及BNT疫苗第一劑的人別搞錯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下午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https://1922.gov.tw/)已於今日中午12點停止意願登記進行結算,第11輪預約將提供AZ疫苗...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最晚才由台積電、鴻海及慈濟基金會出面採購的BNT疫苗,到貨後來居上,目前反倒最為充裕,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今(6)日又在臉書發文透露好消息,明、後天可望又各有一批BNT疫苗會到貨,數量上看180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進一步表示,只要疫苗到了,最...

閱讀詳情 »

黃軒醫師授權引用 Andrea整理校園BNT疫苗接種,重症科醫師黃軒撰文,根據研究顯示,青少年有20%-50%的暈針機會;青年人有20%-30%的暈針機會。年齡越小,越害怕打針。12-24歳開始打疫苗,其暈針機會,也自然比大人高! 對此,醫師表示,打針後反應分為暈針與休克現象,前者為迷走神經反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許哲綱/台北報導 日前疫苗一、二劑開始施打,接種對象年齡再擴大,某些疫苗的副作用在青少年族群可能的身體不適引起家長的憂心,年長者則在接種後也可能出現發燒、頭暈、畏寒、手臂痠痛。有不少民眾在擔心副作用狀況下,掀起預防性服藥的做法,此舉台灣及美國CDC並不推崇,與其預防性用藥,專家建議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