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含糖飲料不只讓孩子發胖而已 ~ 肥胖引起的性早熟更不容輕忽!

無分南北,走在台灣街頭,飲料店比比皆是,新的連鎖冷飲店一波接一波出現,雖然我從來不買,卻忍不住觀察它們的消費族群,每每看到許多年輕人站在騎樓等叫號領飲料,放學時間則有很多中學生加入排隊的行列。我曾猜想,是不是因為氣候太炎熱,所以大家拚命喝冷飲?可是這些含糖飲料一點也不解渴,即使點的是微糖,也等於含有十來顆方糖,根本越喝越渴!

 

含糖飲料不只讓孩子發胖而已 ~ 肥胖引起的性早熟更不容輕忽!

方糖(示意圖:資料圖庫)

 

某次和左鄰右舍嗑牙,聊起附近巷口又有飲料店開幕,一群媽媽擔心孩子受誘惑會大喝特喝,有位鄰居太太轉述她問兒子為什麼每天要喝飲料,孩子的回答是:「大口喝甜的,很爽啊!」現場媽媽們忍不住翻白眼,有人語重心長地說:「難怪糖尿病患越來越多。」

國民健康署在2009年進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時,抽樣訪問2179名國小學童,結果有74%的小學生在調查日的前一天喝了含糖飲料。

至於在「國中生健康行為調查」裡,2008年抽樣訪問4856名國中學生,結果有93%的國中生在過去30天內,一週至少有1天喝含糖飲料;到了2012年抽樣訪問6373名國中學生,其中有95%的國中生每天至少喝1杯含糖飲料,55%每天要喝2杯。

這些數據讓人不得不憂心,我們國家的幼苗、國民的健康,極可能毀在這些含糖飲料上,那樣狂喝不僅造成兒童肥胖,還會埋下病根!

雖然新聞常用「一杯全糖手搖飲料含幾塊方糖」來做比喻,幫助大家了解糖分有多高,你若以為含糖飲料裡加了那麼多方糖,那就大錯特錯了。對多數飲料店而言,方糖的成本太高,所以大都選擇人工合成的高果糖糖漿(簡稱為人工果糖),它的甜度夠、成本低、調製飲料又方便,店家趨之若鶩,但吃多了會引發代謝症候群,並導致三酸甘油酯過高、脂肪肝、心臟病、痛風等健康問題。

醫學界已確認,肥胖是造成兒童性早熟的重要因素。很多人以為性早熟,頂多就是早一點來月經,早一點停止長高而已,其實沒那麼簡單,這些孩子將來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罹患糖尿病、乳癌的機率也特別高。

隨著肥胖問題衍生出來,有人主張改用代糖就沒關係了,但我不這麼認為。

代糖有人工和天然之分。人工代糖裡,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的甜度和熱量都比蔗糖低,常被用在口香糖、無糖糖果的製造上;此外,例如糖精、甜精、阿斯巴甜(苯酮尿症患者不可食用)、醋磺內酯鉀等,這些會甜卻幾乎沒熱量的糖,廣泛稱為人工甘味劑,其甜度非常驚人,例如糖精是蔗糖的300倍、甜精是蔗糖的30倍、阿斯巴甜是蔗糖的150倍以上、醋磺內酯鉀是蔗糖的100倍以上。人工代糖的製造商和使用者都號稱對健康無害,但動物實驗的負面結果和爭議始終存在,並非所有國家都允許使用,即使允許也有用量限制,既然如此,我們有必要去當白老鼠嗎?

至於天然代糖,最廣受歡迎的是從甜菊葉提煉出來的甜菊糖,甜度是蔗糖的200倍以上,熱量卻只有1/300,如果非用代糖不可,相對這是較佳選擇。

曾有老外客戶跟我說:「你們台灣的飲料真好喝,便當也好好吃!我不能在這裡住太久,不然回家我媽媽會不認得我。」這位外國朋友是在開玩笑,不過我們自己得好好想想,含糖飲料如此盛行,非國人之福啊!

相關推薦

疫情期間,還有又快要開始轉涼入冬,免疫相關保健食品成為民眾與媽媽關注的項目,過去好食課有撰寫過藻精蛋白專欄,有些粉絲還有社團、討論板上媽媽們有私訊營養師,詢問要推薦什麼品牌。 不過好食課秉持著不推薦單一品牌,而是推薦「原料」、「購買原則」的方式,想再用這篇專欄和媽媽們聊聊藻精蛋白該怎麼買和該怎麼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6歲的黃先生,有高血壓家族史,本身也有七年的原發性高血壓病史,每日皆須服用多種降血壓藥物控制病情,因考量自己年齡尚輕,且服用藥物仍無法控制血壓,就醫經建議接受新式治療──「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術後兩天即可出院,現在只需要比以前少的藥物,即能順利將血壓維持於理想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時序進入秋天,中醫門診多了不少身體疲勞來看診的病人,一類是往年常見的「秋乏」疲倦現象,今年還多了另一類的人,就是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的疲累感。中醫師表示,前者多活動就可改善,後者吃些補心肺氣血的中藥後也能改善,不必太過擔心。春困秋乏 這群人易感受到疲勞 古人云「春困秋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造成產前憂鬱的原因有很多,陳萱醫師整理了12個能幫助孕媽咪擺脫憂鬱的方法,孕媽咪們可以嘗試找出對自己最有幫助的,讓自己一天天開心起來~找出能讓心情放鬆的活動重新調整生活步調,不要給自己壓力,不要什麼事都想做好,做一些能讓心情放鬆的活動。例如:聽輕音樂、親近大自然、附近公園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